返回

秦朝一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附录 附录三 论陈胜起义前并非农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否则史书中开篇则不必说他“少时尝”),按照“吏推从军”的干部轮换制,最后他和吴广一起被派为屯长,而且两人还配有下级——“徒属”。而且两个人除了名,都有字,吴广字叔,总之都不是一般的人。
  
   最后,我们可以这样来理出陈胜的人生轨迹:
   陈胜是城邑平民出身,有冠有字,年少时一度落魄,曾经出城去为人打工种地,但未必身份就是恒定的农民,不排除是短期佣耕补贴家计的可能,而且对于种地发了很大的牢骚。(当然这一段,我不是非常强调我是确认正确的,但下面我是确认认为的。)
   陈胜对于权位一直有追求的渴望,所谓鸿鹄之志。作为一个有强烈抱负心的人,陈胜不可能一直沉沦于佣耕生活,不久他就结束了“少时”“尝与人佣耕”的短期过渡性职业,随后的壮年里,他自我发展的还不错。具体发展的措施史料没有记载,我的揣测,他佣耕的时候挣到了一些钱,虽然很少,但既然汉朝的学者靠为人佣作可以供自己念书,陈胜这个有志向的人,拿佣耕的微薄的收入,作为了自己下一步发展的基础。他或者是到“学室”学习读书为吏,或者在城市里从事小的商贩,或者是从事小商小贩之后有读书为吏,或者他是去服兵役,获得爵位;或者他做小官吏,积劳而升爵,他得到了一定的爵位。最终,他在地方上有了一定的影响,甚至担任了县里的一定官吏职务,属于正科级甚至是副处级干部,相当于是军队里的一个屯长级别的军吏,手下人一贯信任和爱他,他和陈城里的武臣、邵骚相善,还有其它一批故人,还和一些张耳、陈余这样的贤人,甚是闻名和渴望认识,当然他更识文断字,知悉扶苏、项燕故事。
  总之,陈胜在起义前,和刘邦等人一样,是有一定地位的低级官吏,是很有能力有见识的“豪强”者了(当然,这里用豪强一词不准确,我只是为了相对应农民而言)。
  到了秦王朝建立第十二年,遇上了征发闾左九百人的事情。身为县里小官吏或者军吏的陈胜,就和另一个身份也比较高的人——吴广(也有字,字叔),一起被县里调整工作,按照“吏推从军”的惯例,改命作军队系统的“屯长”,协助县里的两个更高级的干部——县尉(副县级,到了军队以后就改叫做将尉),带领宿州地区被征发的闾左贫民九百人,上路了。
   当然,上述的关于陈胜社会经历的推测是基于屯长这个官职来的。我不能担保这个推测是百分百准确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不管陈胜的出生时候的身份到底是城市平民还是一个城外农民,少时一度在农田佣耕,但到了起义前夕乃至起义前夕的很长一个时期,他已完全不再是一个农民身份了。
   
   我们这里花了这么多篇幅,论证陈胜不是农民,而是城里人,在起义前已经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小官吏,目的倒底是什么呢?
  许多年前,有一种“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治国思想。于是,陈胜就成了农民阶级的,而刘邦项羽,就成了地主贵族阶级的,同样是起义,境界和地位却有了红和灰的不同,前者是革命的,后者甚至被说成是篡夺革命果实的。
   其实,陈胜和刘邦在身份背景上,起义动机上,都没有什么不同。陈胜的起义动机,公的方面是复兴大楚(“大楚兴”,“死国可乎”),私的方面是成就自己当王的“鸿鹄之志”。事实上,他的鸿鹄之志,跟刘邦的“大丈夫当如是”没有什么实质区别。
   陈胜的各种口号,以及在陈城召集豪杰官吏开会,所谈内容全是复国的话题,跟解决农民问题,谋求农民利益没有任何关系。
   把陈胜的起义冠以农民起义是不恰当的,事实上,陈胜所带领的“闾左九百人”也并不就是农民!
   
   现在我们谈谈陈胜起义的领导核心,除了陈胜,还有其他如吴广、葛婴、周文、武臣、周市、韩广、张耳、陈余、秦嘉。其中周文、韩广是旧的低级军官,张耳、陈余是魏无忌的门客,葛婴是东阳城里的知名人士,其他人史料不详,只说是“陈县人、阳城人、陵人、符离人、汝阴人”,不知是城里还是城外,但我看都不像农民,即便是城外人,也是地方豪杰。譬如说:“陈胜及左右生平数闻张耳、陈余贤”,就说明这些“左右”将官不是两耳聋塞的乡下人,他们对张耳、陈余这两个江湖名流早有耳闻,崇拜有加。
   陈胜起义后,进入陈城,立刻召集豪杰、官吏开会,讨论未来的政治走向。显然,这些豪杰官吏也就随之进入了陈胜军队的领导核心集体,它可以很好地帮我们了解和推测陈胜队伍的核心构成者的身份!
   至于刘邦、项羽,其队伍的核心领导,几乎也全是县中豪杰、豪吏。
   秦末人民运动,从各支李良的核心来看,都并不是农民。这场运动也并不是农民起义,不是农民推翻政主政权,而是豪杰、官吏集团对秦的六国复国与亡秦运动。这不但体现在刘邦项羽那样,也完全体系在陈胜那里。
   陈胜召集陈城的豪杰、官吏开会,就说明了一切!说明了他根本不是代表什么农民阶级,而且他本身出身也是官吏,也根本不是农民! 
   这场秦末运动,并不是农民推翻地主政权的农民起义,而是一场反秦和复兴六国的多阶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