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青铜时代的终结战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十一章 六国毕一(229B.C.—221B.C.)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一叫,诈以项燕为号召,带领九百人揭竿而起。
    陈胜的戍卒的起义路线,正好跟王翦伐楚路线相反,先攻占蕲地以后(王翦与项燕会战的地发),又迅速北上到陈(就是黑夫和惊信中提到随王翦军攻打“很久”“伤未可知”的陈城)。陈胜攻据陈,建立政权。这时候,原项燕军中一个叫周文的人——负责给项燕军占卜看天时的小官,自说会打仗。于是陈胜命他率数十万大军,直攻函谷关。当时秦二世不愿意听有人说造反,于是疏于准备,下级军官周文居然攻进了函谷关,很让人不可思议!——从前六国诸侯那么多高学历的名将,联手攻,都攻不进去。
    不过周文毕竟量小,在函谷关内,被章邯打了出去,直至败死自颈,前后不足六个月。这都是后话不提。 
    公元前221年,王翦灭楚后的第三年,中国就要大同了。这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
    王翦的儿子王贲,在这一年,带领一只数目不详的军队,离开中原东郡(河南东部,秦占区),向最后的东方大齐悄然逼近。
    这时候的齐国,用老子的一句话来形容是“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将最贴切。四十年前,齐湣王穷兵黩武,导致齐国差点被乐毅灭掉,地裂兵残。齐国勉强复国以后,一直保持低调,采取鸵鸟战术,所以居然从未受过兵火。这样的太平盛世,马儿都用不到战场上,所以农村就有很多闲马,拾粪的小孩们都追打着马,让马儿多下些粪。“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鄙人少时亦颇贱,有几年居留农村,看见邻里黄口小儿飞跑着追着牛打。怪诘之。答曰:“只要追这牛,它就下粪。”“粪不脏吗?”“粪可以烧火。”当时尚未读老子的书,所以很是奇怪。看了老子的书方才知道,不光追牛可以,追马也行。
    齐王建继位的时候(齐湣王的孙子),正是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前一点。但是他对长平之战坐视不救,接下来凡四十年,齐兵从不曾列队向西。
    罗斯福曾说过这么一句著名的话告诫美国民众:“只要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和平遭到了破坏,那么世界上所有的国家的和平就处于危险之中。哪怕这个地方距离美国几千公里之遥。所以美国必须干预!”这一铁的规律对齐国也适用。赵魏被削弱,导致秦的强大,最终会威胁到遥远的齐国。可惜没有人把罗斯福的话说给齐王建听。
    齐王建听到的,是朝臣和宾客众口一词的绥靖言论。他们受了秦国的金子,大造亲秦舆论,不让齐国干预“世界”其它地方的战事。这是秦国远交近攻的胜利,也是齐国居安不知思危的教训。等到王贲的大军压境了,齐王建还在幻想着与秦人和谈。他怀揣着礼单驾车去秦国,要找秦王政说项。东门(雍门)的司马,横着大戟一把拦在他的马前,喝道:“不许走!请问,齐国所以有大王,是为了社稷,还是为了闹着玩的?”
    “当然是为了社稷!”
    “那么大王如何可以离开社稷而入不测之秦国!”
    于是齐王建又没主意了,只好返马回去。
    即墨大夫听说雍城司马把齐王建赶回来了,觉得齐王建似乎能听得进良言了,于是页赶紧进来献上良言:“如今三晋已灭,三晋贵族逃亡至齐的,以百数。大王不如资助他们以十万大兵,向东可收复三晋失地。楚国逃亡至齐的大夫,也有百数,大王助之以十万之众,可以南下而收楚。如此,齐国可重新立威于天下,与秦平分秋色!”
    齐王建不听。到底还是跑到秦国求和去了。
    秦王政说:“可以给齐王一块五百里的封地,让齐王在那里走马以粪吧!”
    于是,齐王建高高兴兴回临淄来了。心说,齐国地方千里,我能有五百里,亦不算太赔啊。
    于是,齐王建不修工事,不缮守备,单等着秦军来结束他的狗命。王贲大军顺利开进了临淄,临淄人不敢拿起武器抵抗。齐王建接待了王贲,说:“寡人是否可以去‘共’地领那五百里封地了?”
    共地,在河南辉县,是从前共工先生治水的地方,所以叫“共”,处于黄河改道和泛滥最频繁点。共工当时拼命用堵水的方法,但失败了。这不是因为堵不对,而是当时的技术能力还堵不住。如今的战国时代,列国纷纷在黄河两岸修了大堤——基本上还是沿用了共工的堵的方法。但是由于有了铁器,堵得很成功,黄河已经驯服多了。有的河段工程浩大可观,两岸之堤互相距离五十里,足够黄河洪峰到来时在里边折腾。共地也变成好地方了。
    王贲说:“那您就快收拾收拾,去共住着吧,五百里没错。”
    齐王建实在是不懂地理,五百里什么概念啊,半个中原都被划拉进去了。区区共地怎么能有五百里啊。
    他来到共地以后,秦人让他住在一块松树柏树坡上。于是齐王建哭着回到了共工的时代,改穴居和巢居了。最倒霉是没有吃的。他随身带的金银财宝都不能顶饭吃。好在天上很快掉下了馅饼——对不起,掉下了雨水,于是齐王建在雨水里苦苦地沤着。
    我们很想替齐王建叫屈。也许他自己也是这么觉得的。列国被灭亡以后,亡国之君都没有被砍头,也没有被关在雨地里饿毙的。齐王建事奉秦国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