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青铜时代的终结战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十一章 六国毕一(229B.C.—221B.C.)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说明他具有狼子野心、心狠手辣,将来也是要被灭族的。这是当时骂人的一种方法,“豺声”跟“气管炎”根本扯不上边。
    郭沫若那么说,这也算是“历史学家”的恶搞吧。这就跟他说“众”这个字,是奴隶社会的“奴隶”们在光着膀子在日头底下劳动,从而作为奴隶社会的证据,一样让人气得可笑!
    我觉得除非未来温室大棚完全普及了,恐怕农民一时都要在太阳底下劳动,不知怎么就都变成奴隶了。 
    荆轲被肢解于咸阳,消息传来,太子丹似乎并不很奇怪。其实,当太子丹一行人把荆轲送出燕国的时候,燕国的命运已经被doomed了。
    太子丹黯淡了好几天,最终叹道:“我已经尝试了,我没有遗憾了。”
    如果说太子丹没有什么遗憾的话,那他同样也没有多少可期待的东西了。公元前227年,秦国人很赏面子,把燕国灭亡的priority给调前了。从灭亡表的最后面,拎到魏国前面,加了个塞,先被破国了。
    本来,韩、赵已灭,下一个该轮到魏国。但是,燕国这个几乎从来不曾受过秦兵进攻的国家,赶在魏国之前,成为战国六雄中第三个被攻破国都的。
    秦王政命令驻扎赵地的王翦军和北方的李信军,汇集攻燕。王翦攻破燕上都蓟城(位于今北京西南郊),随后宣布退休。李信带领数千人马,继续追击燕太子丹,穷追不舍。一并被追击的还有燕太子丹的老爹燕王喜,后者已有七十来岁。
    燕王喜虽然已七十来岁,但是还热爱生命,不想死,觉得还是让自己的儿子死比较合适。于是他派出副官把太子丹斩了,以谢秦军,地点就在辽宁省辽阳以北的一条河上。此河由此改称太子河,至今犹在。
    太子丹的脑袋虽然没有了,但是他的body估计还在,就埋在今天太子河岸边的某处地方。每当月朗星稀,太子丹坐在这里,坐在九泉深处,抚摸着自己的错误,抚摸着没有脑袋的body,抚摸着自己不计后果的北方人性格,就像抚摸着夜里的一瓶酒。太子丹用支离破碎的文字,凑出自己的人生总结。他说,这春天是好的,这悲恸的一百双眼神是好的,春天交给他的任务,他交给错误的荆轲也是好的。祖国为了他而承受的一系列绝望的遭遇也是好的。
    燕王喜在辽东郡偏安了五年,终于也被王贲(王翦的儿子)提大兵击破,俘虏了。燕国灭亡。
    潇水曰: 
    燕国是一个年头很长的诸侯,早在商朝就有了。后来,周武王封自己的哥们儿“召公”,到燕国这里作诸侯,位置在北京西南郊。
    召公是个仁义有能力的人,通常“周、召”并称,就是说他跟“周公旦”齐名。“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陕以东,周公主之”,召公在入主燕国之前,曾经在陕西锻炼挂职,坐在一棵海棠树下接待群众告状。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老百姓不舍得砍这棵树,并且赋了《甘棠》一诗表彰他的政绩:“蔽芾甘棠,勿剪勿败,召伯所憩。”你们不要砍这棵海棠啊,这是召公坐过的地方啊!
    从召公到燕王喜,凡八百年,其中有为之主大约就是燕昭王。
    燕昭王时候的燕国,并不繁华,那时候的北京一带,属于边辟世界,别称“幽州”,就是荒远、冥暗的意思。“幽”字上边是“丝”,下边是“山”,表示火焰细弱如丝,晦暗不明,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燕地的一般看法。因为偏远,燕国民智闭塞,“邯郸学步”,“郢书燕说”都是笑话他们呢,学什么都学不好,腿脚也不利索。
    所以,那时没人爱去燕国。燕国是个野鸡不下蛋的偏远地方。于是燕昭王修筑了黄金台,招徕天下贤士。但也只有苏秦、乐毅等几个人跑来扶贫。
    老北京曾经有过“燕京八景”,之一号称“金台曦照”,就是燕昭王的黄金台来的。
    经过燕昭王的三十三年的经营,终于南伐强齐,雪先王之耻,燕卒持戟数十万,栖身战国七雄。燕将秦开还率军袭破东胡,却东胡千余里,扩大了燕国北疆。不过,就像赵武灵王从三胡那里抢来的千里北土一样,这些地方的GDP都不高,对于列国争雄的战略意义不大。
    虽然做了种种努力,但燕国还是灭亡了。现在只剩下“燕京啤酒”,似乎字眼里还保存着隐隐约约的燕的历史痕迹。
    燕昭王的黄金台,也早已不在了,连台子的基墟都不见了。现在只剩一个“金台路”的街名,每天有很多汽车的油气横吹而已。
    但是北京的人气,却越来越旺了。
    我们不要忘了那个击筑的高渐离。
    据司马迁说,高渐离同志在燕国破灭以后,去了酒馆当服务生。由于工作太辛苦,改为从事老本行——击筑。经常感动得观客流涕而去。后来他演出场次太多,被秦王政知道了,秦王政爱惜他的才华,没有追究他是荆轲的同党。出于安全考虑,老秦把他的眼睛弄瞎了,让他也表演击筑,每每未尝不称善。这一天,高渐离往筑中暗暗灌了许多铅,击筑表演到酣畅淋漓的时候,就往秦王政身上扑去,举起筑来连扑带打。不过他听声辨位的功夫有点差。扑错了位置。举着筑一再扑打的是旁边一个古代沙发。沙发里的鸡毛被打得纷飞。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