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青铜时代的终结战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十一章 六国毕一(229B.C.—221B.C.)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荆轲的时候,一直也没有离开柱子作掩体。懂得格斗啊。
    15、秦王政复从柱子侧面出来,连击荆轲。荆轲身被八创。
    16、荆轲没戏了,箕踞以骂——又使出了骂太子丹的本事。这次更加厉害,是翘着前腿骂的。当时的下裳类似裙子,人如果箕踞而坐(腿往前伸而坐)的话,则下体无遮拦,容易露点,是严重的耍流氓的姿势。荆轲箕踞以骂,腿往前伸着,他觉得杀不了老秦,给老秦看看我的下体,也算是过瘾了!——荆轲一边骂,一边自我解嘲道:“事所以不成,是因为我想抓活的,挟持你,逼着你退还侵地!可惜最后被你跑掉了!”
    这种解嘲也不成立:你绕着柱子追了好几圈,连人家的膀子都抓不着,还挟持什么啊。而且当时图穷匕见,荆轲第一个动作就是当胸直刺,这匕首又是煨了剧毒的,见血则死,这也不是劫持的打法啊。
    从四大刺客(专诸、聂政、豫让、荆轲)的刺杀环境来看,荆轲的环境是最优越的。专诸、聂政都是在防暴警察的阻拦下,仍然刺杀成功。当初专诸刺王僚的时候,专诸被左右武士两把长铍夹持着前胸,往上端菜,但是他仍然抽出菜中的短剑,一击而中目标,长铍都拦不住他。聂政进攻时,则堂上堂下防暴警察甚众,他从大门口一路搏杀到内堂,不但刺了目标,还饶上一个大的(韩哀侯),最后大呼击杀数十人。豫让则在目标前呼后拥的出行的路上行刺,其难度也很大。
    总之,荆珂的难度最小,就他和秦王政俩人对挑,他又拿了致命武器,单打独斗·····算了,“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不多说了,荆轲遂被秦王左右上前杀死,事后肢解。秦舞阳则是当场毙命于殿下。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就这样结束了。惜乎荆轲剑术不精,腿脚不灵。但作为诗人他还是蛮成功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两句诗写得还不错。
    不管怎么样,荆轲敢于以弱搏强,敢于提一只匕首只身赴强秦,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荆轲视死如归,提一枚匕首击打秦庭铜柱的声音,永远呼啸响应于历史的时空。 
    其实,一个受过严格训练的人,单靠两只双手就已足够杀人了,可以把人活活挟死。如果有了武器,以寡敌众,一人而搏杀数十百人,也没有问题。但是,荆轲老师拿着把淬毒的刀子比划了半天竟然连秦王一点油皮都没擦伤,直刺刺空、追跑不及、投匕中柱,前后三次丧失机会,这个刺客的剑术,实在是太不及格了。
    或者是因为秦王政本身太能打了。
    据目击者尉缭口述,秦王政的模样长得并不可观,他是“长目、挚鸟膺、豺声。”——郭沫若先生因此说:“挚鸟膺、豺声,这都是生理缺陷的表现。挚鸟膺,膺即胸,就是今天医学所说的鸡胸,是软骨病的一种特征;而豺声表明有气管炎。可见,秦始皇从少年时起就受到多种疾病的困扰,身体素质极差。”
    这个说法只是一种有趣的猜测。其实,从秦王政当皇帝以后每天披阅的公文以斤来论,达不到五十斤的竹简量(需要俩人扛进屋来)就不睡觉的现象,以及荆轲拿着匕首绕着柱子追了他好几圈都追不上等现象来看,秦王政的体格蛮好的。并没有因为奔跑而发生哮喘,似乎不像气管炎。而一旦拔出剑来,一下子就把荆轲先生给打得失去战斗力了——先砍断了左大腿,再令之“身被八创”,坐着起不来了。
    荆轲手里也是有武器的,并且煨了毒药,见血封喉,曾用活人做过试验,无不立死。但秦王政并未中毒或者受残,说明在整个搏斗过程中,秦王政都寸肤未伤,反倒很快制服了诺大刺客。秦王政当属于陕西大汉型的。
    每日披阅五十斤竹简,这样的长期坚持,也不是一个病人能做到的。天天做到这一点,说明他精力充沛。
    而且,他还曾经在十年之间五次出巡全国,坐着木轱辘车到处颠簸,除了西南地区,几乎把中国都跑遍了,是春秋战国时代跑路最多的君王,一直跑到了五十岁才死——没有记者的体格,根本完成不了这样高强度的运动量。并且他还热衷帆船航海运动,在海上乘风破浪,用连弩射击大鱼呐。
    如果“豺声”就表明有气管炎,那“银铃般的笑声”一定就是肺结核了。
    不管怎么样,等挖开了秦始皇坟,研究一下,就知道他到底长什么样了。
    其实,鹰的胸和豺狼般的吼,不过是说明他行动和发言时的一种神情,为人刚狠。如果真如果真是鸡胸,用鹌鹑就可以比喻,何必舍近求远、穷极想象地用“鸷鸟”这种不常见的猛禽来作比。 
    不管怎么样,等挖开了秦始皇坟,研究一下,就知道了。
    其实,古代文献里说人“豺声”是常有的,意思是这人有狼子野心,凶狠如狼。春秋时代的叔鱼,也曾被当时人描述为“豺声”,但他其实是个美男子,还当了栾盈的gay。如果“豺声”就意味着气管炎,那恐怕不能入选当gay之列。楚国的斗越椒,也被描述为“豺声”,但其实在战场上非常勇武。但所有这些被描述为有豺声的人,都被预言要遭受灭族之祸,而且最后也确实被灭族了。所以,尉缭把秦王政描画成“豺声”,不过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