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青铜时代的蜥蜴战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八章 至圣先师(562B.C.-500B.C.的鲁国)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弹下了野。
    孔子的儒家是怎么回事呢?
    儒,最初是一种职业。
    即便是今天,每有祭礼、葬礼或者婚礼,就会有懂行的人在一旁指挥,喊号子,嗓门很大,里外张罗,象个导演。这在古代,就是“儒”。依照《周礼》,管理下葬仪式,象乌鸦一样肃穆地站在坑上,指挥喊号,这就是专业的“儒”。他们还有专业的工作服,“儒服”。胡适说,儒是起源于商朝的宗教人士的一种
    既然主持仪式是“儒”的拿手戏,公元前500年,就是孔子尚当大司寇的时候,鲁定公与齐景公,在“夹谷”举行猫和狗的会盟,孔子虽然级别不是卿,但临时缺人,就让他上台主持了,非常骄傲,地点在山东莱芜。
    齐国人包藏祸心,安排了一群印第安人(从山东黄县俘虏来的东夷)头戴羽冠,身披兽皮,手执矛、戟,嗷嗷呼啸着向旋风一样往三层土台上跑。场面非常混乱,就象球迷闹事。
    孔子立刻护着鲁定公后撤,举起袖子朝齐景公嚷嚷:“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夷不乱华,俘不干盟!”
    脑顶上有很多包的孔子模样很凶,据说他还露齿翻鼻,白眼仁儿多于黑眼仁儿,模样狰狞,跟阳虎相像(因此后来他还在匡国被人当成阳虎围攻)。孔子这么狰狞地一叫唤,真把齐景公给吓着了,齐景公肝儿颤,赶紧挥散他手下那些夷人(有时候,猫的尖叫是可以吓走狗的)。
    等场面平息以后,双方开始发誓,齐景公说:“以后齐师出境,鲁国必须派300乘兵车相随,否则,有如此盟!”
    孔子对答:“齐国必须返给我们汶阳之田,否则,有如此盟!”
    最后,齐景公要请鲁定公吃饭,孔子怕他是酒没好酒,宴没好宴,就借口郊外吃饭奏乐,不符礼仪,牵了鲁定公袖子,急急撤退了。
    这件事是孔子仕途中最光彩的一页,随后齐景公送回汶阳之田。
    据说(当然不排除门生吹嘘),孔子担任警察局长(大司寇)三个月,卖猪羊肉的都不敢哄抬物价;外地人找曲阜政府部门办事,不会遭到“拖、硬、卡”,章子很容易盖到;治安最好的时候,曲阜甚至“道不拾遗”。 有一个商贩,早晨给羊喂水,拉到市场去卖注水羊,在孔子教化下,不敢了。还有一个人,他老婆是破鞋,他原本不以为意,在孔子教化下他赶紧打了离婚。
    这种“美政”对于立志称霸东方的齐景公是个压力,于是齐景公挑选了80名会唱靡靡之音的齐国美女,组成歌舞团,穿着华丽的衣裳,坐上30辆华贵马车,跑到曲阜南门外开演唱会。
    季孙家的掌门人季桓子(就是刚被阳虎软禁完的那个窝囊家伙)是个好色之徒,一天之内,化装三次出城们偷看演唱会,然后又拉着鲁定公一起去看了一整天。真是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最后,季氏和鲁定公瓜分了这些美女,并为此荒怠政事。孔子一看没分给自己,气得不行(假的),拉了子路就挂冠辞职,周游列国去了。孔子三年的从政生涯,就这么结束了。
    孔子的孙子在回忆到这件事的时候说:“我听说君子就像鸟一样,受到惊吓就要飞走。” 意思是见到不道德的行为和人,君子就会离开。
    君子神经之脆弱,一至如此。
    其实,孔子的孙子并没有抓准孔子离开的原因。孔子辞职的真正原因,不是因为齐国的干涉,也不是因为看见鲁定公好色就像鸟那样气跑了,而是因为孔子的政治活动的核心就是压制“三桓”,使之不能犯上,这与“三桓”的上侵君权的现实格格不入,自然被“三桓”弹下了马,他的辞职是被迫的,演唱会只是给他下台一个表面好看的机会。和“三桓”相斗,孔子和阳虎的结局落的一样失败。
    真正要想斗败三桓,靠的是未来商鞅改革那套从土地到政治经济的全套措施。
    “奴隶主阶级的政治代表——孔丘······”
    如果你有幸(或不幸)生活于文化大革命时期,你就有机会从高音喇叭里听到这样的播音。虽然声嘶力竭讨厌地很,但它这个定义却下得是满准的。
    “奴隶主阶级的政治代表孔丘,于公元前551年出生在鲁国。孔丘排行老二,所以又名仲尼,祖先本是宋国贵族,父亲孔纥是个破落奴隶主。孔老二念念不忘自己是奴隶主贵族后代,他从小迷恋贵族老爷的生活,喜欢用小碗小盘做祭祀演习····”呵呵,又是大喇叭。
    实际上,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前面介绍过,是“逼阳大战”力举悬门的鲁国勇士,是一个大夫。叔梁纥虽然力大无穷,但生孩子方面并不理想,六十六岁时才和孔子的妈妈结婚(孔妈妈二十),但是似乎这个年纪他已有生育障碍。根据孔圣人的信徒宣称,孔子是他爹和妈共同祈祷山神后怀孕的,未经父母交媾。也就是说,是从上天下载的,非常纯洁,和五百年后的耶稣一样都是处女所生。(但你实际可以从这种说法中分析一下,折射出在生育环节上叔梁纥并没有参预。)
    公元前551年,孔子生下来以后,据说长相奇丑,白眼仁多于黑眼仁,翻鼻露齿,脑袋上都是山丘。他妈妈一看,怎么下载了这么一个丑小孩啊,于是叫他孔丘。
    在中国,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