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笑傲诸侯(770 B.C. --700 B.C.)
押送回卫国,接受了勒死的处理。州吁就这么完蛋了——在那个时代,不好好当弟弟,后果不堪设想啊。
老干部石碏的儿子,不学好,当了州吁的死党,以前当爹的怎么禁止他也不听,一门心思给州吁当狗腿子,这回也被逮住了。陈国人怕石碏绝了后,就打圆场说算了吧放了吧。石碏老脸一耷拉,大义灭亲,愣派自己大管家“獳羊肩”(瞧这名字起的,蒙古请来的管家),拿着大斧子,去陈国把自己的儿子杀了。“大义灭亲”的词儿就是从这儿来的。孔子削笔做的《春秋》还夸石碏是“纯臣”呐。
郑国前番“东门之役”吃了点小亏,就亢吃亢吃地磨矛,整顿人马,实施军事报复,首先攻击对方盟军中的“带头大哥”卫国。卫国刚处理完州吁的事件,赶紧请了北面的燕国来帮忙。燕、卫联军和郑国军对峙。郑庄公分出一只大兵,绕到燕军后面,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大败燕军。
接着,郑庄公移师东捣宋国,攻破了宋国都城的外城郭,颇抢了许多东西才走。
次年,郑庄公又把大兵车辕方向调整向东南,准备去报复“东门之役”中围攻自己的另一个国家——陈国。陈国是诸侯中最窝囊的国家,整个春秋时代似乎没打过胜仗,全靠着给强国当小弟才勉强避免覆灭。仗刚一打起来,陈军就弃兵器而逃,于是郑国大有斩获。陈国没办法了,只得向郑庄公请求结盟,表示只要你不打我,咱就重归于好。郑庄公觉得有个小弟跟着也好,就同意了。于是两国领导人都假装很高兴,办了一次盟会。陈国被搞定了。
郑庄公得意洋洋,击败了中原的卫、宋、陈三国,东门之怨尽雪,很有一点河南赛区预选赛小组出现的意思了。
到了下一年,郑庄公和宋、卫两国,突然觉得互相打架,显得自己很傻。于是三国元首在温邑召开和好大会,由齐国的齐僖公作为中间调节人,三国尽释前嫌,和好如初。具体盟会地点是在一个知名的大酒店,叫做瓦屋,史书上说“盟于瓦屋”。瓦屋就是覆盖了瓦的大屋,可能在整个河南地区,或者温邑,只有这么一栋带瓦的屋子,是当时人人都晓得的,被视为伟大建筑,以至于写历史的人都不需要特别写明其地点,不必写“XX瓦屋”,只消一说“瓦屋”,大家就人人都晓得,都知道是在说哪里了,可见其时髦和伟大。
(当时瓦少,房子最多是在屋脊盖瓦,屋脊以外部分还是用茅草和泥,这倒不是因为瓦难以制造,而是怕用瓦太多了会把房子压趴下。到了春秋后期,发明了斗拱的房架结构,可以把房顶重量均匀地分担到许多柱子上,于是板瓦、筒瓦和瓦当都出现了,甚至有了类似故宫大殿那样的带瓦的两层屋檐。)
瓦屋会盟后,刚安静了没一年,郑国和宋国又打起来了。
这次是宋国挑衅开的头——这些诸侯啊,真拿它们没办法,这大约就是分封制的坏处吧,快点让秦始皇统一它们吧。
宋国,众所周知,是商纣王的遗民的后代,所以他们对于老周天子一贯看不顺眼,最近居然故意不去周平王那里报道上贡。郑庄公呢,是周平王朝堂上的高级干部——平王卿士,对于周天子的颜面维护责无旁贷。他于是奉了周平王的旨意,联络了东方的齐鲁两个大国,组成联军,一路向宋国直攻而去。
因为人多势众,郑庄公一气攻下了宋国的郜城、防城两城,然后把这两个城邑送给同盟军中的鲁国。把鲁国人高兴得,使劲在自己写的《春秋》史书里,飘扬郑庄公“不贪其土以劳王爵,政之体也!”,意思说郑庄公会办政事。
宋国挨完打以后,又去反攻郑国。他喊来北边的死党卫国,宋卫合兵一处,又叫上了上次同盟中的蔡国,三兵合一,追上郑军,和郑军再度乱踹了一气。郑庄公准备充足,把宋、卫、蔡三国联军踹得一败涂地,三国军队一瘸一拐,败遁而回。
其中,宋军的大司马叫“孔父嘉”,这个孔父嘉可不是外人,他是孔子的爷爷的爷爷的爹(六世祖),可见孔子祖上是宋国的贵族。这场交锋中,孔父嘉被郑国杀得一败涂地。
孔父嘉战败,带着所剩无几的残兵败将跑回宋国。宋国的老百姓可不答应了,战争造成的孤儿寡母天天举着臭鸡蛋,都想找孔父嘉偿命。
偏巧孔父嘉的夫人有倾城之色,仪态风雅,举止雍容。一次她在花光似锦的城郊探春,被太宰“华督”看见了。太宰在春秋时代,是国君的后勤主任,掌管御膳房和王室小金库,因为是国君的近臣,往往就有点儿特权。太宰华督望见车上的美女别着丁香一样的愁怨像梦一样走过他的身旁,一下子就被丘比特的小箭射中了,嘴里就流出了幸福的哈拉子。华督狠狠地说:“这么好的妞,真是便宜了孔父嘉这小子!”
色迷心窍的华督于是利用老百姓的不平心理,散布谣言说孔父嘉又要怂恿国君出兵伐郑啦!老百姓一听,怕的就是这个。大伙忽拉一下子,冲进孔父嘉院子,把正在给孩子辅导功课的孔父嘉给杀了,臭鸡蛋砸了他一脸。
孔父嘉的美女媳妇却是个烈女,抱着丈夫尸体抹了脖子,气得华督干咽唾沫,像一个贪酒的汉子看见一坛变了质的好酒。孔府一片大乱,家臣抱着小孩,逃向了鲁国。他们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