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厉幽之王 (约1000B.C.周朝初期――770B.C.)
周朝的天子个个不错,除了周昭王南征荆楚死掉以外,其他一直没出大事。周昭王是周朝第二届天子小孩周成王的孙子(小孩周成王也有老的时候啊)。
周昭王喜欢远征,他觉得南方江汉流域的一些偏僻诸侯们不听话,就乐呵呵地跑去打他们,结果去还顺利,归程上去却死了,整个六军覆没,据说他是被淹死的。
周昭王的儿子周穆王则是个大旅行家,驾车跑到中亚的吉尔吉斯草原,泡了很多外国女孩,随后抛弃了她们,使她们哀怨得要命,所谓“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李商隐的诗)——周穆王不再找她们玩儿了,他的奔驰车不是跑得很快吗?怎么不见来啊?穆王到底忙什么去了啦?
一般的马车都是四匹马,周穆王的奔驰跑车是八匹马,排气量增加一倍,马儿分别叫赤骥、盗骊、白义、遍轮、山子、渠黄、华骝、绿耳。也有说是“一名绝地,足不践土;二名翻羽,行越飞禽;三名奔宵,夜行万里;四名超影,逐日而行;五名逾辉,毛色炳耀;六名超光,一形十影;七名腾雾,乘云而奔;八名挟翼,身有内翅。”
周穆王的司机叫做“造父”,是古代第一驯马家,乃“F4”伯益的后代,与飞廉、恶来同宗,现代赵姓的始祖。造父能开着“八匹马力”的车在梅花桩之间乱转,让三十二个马蹄步调一致。
造父载着周穆王还去了昆仑山那里,拜访了西王母。这么多年了,西王母模样没见老,当然也没见漂亮,还是“豹尾虎齿,蓬发善啸”那个旧模样,长着豹子尾巴老虎牙,面貌非常丑陋和惊险,极具考古价值。
周穆王看着她说:“OH My God,你的模样真是大自然的瑰宝啊。”
西王母一高兴,就发出雷鸣虎啸般的嘎嘎大笑,然后送了周穆王一件稀罕玩意儿——夜光杯。这个酒杯,对月映照,色晕皎白,光明四方,据说是昆仑山羊脂白玉雕琢而成的。
大周天子崇尚玉器,这在古代文明里独一无二(只有玛雅人亦有此偏好)。当时的我国人民不看重金子,以金子做货币的只在楚国有过。玉则是大周朝贵族们的最爱,玉象征着君子的道德,“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周穆王把这个玉杯仔细珍藏,高高兴兴坐着马车回去了。
另外再说一句,这个西王母,不是陌生的人,从前也出场过,远古的黄帝和后羿都找过她,前者得了本打仗的书,后者买了不死的药,如今周穆王又讨了件夜光杯。未来西王母将嫁给神话世界的后起之秀玉皇大帝,并且被孙悟空偷吃了仙桃。总之,她是一个被中国人编得前后矛盾、不合逻辑的一个神仙。
游行无度的周穆王当了55年的开心天子之后,周朝依然太平无事,从上到下崇尚礼仪。当官的主要技能是擅长表演礼仪。如果你在那时候当官,一定很好混,会表演礼仪再有个好爸爸就能享受一生了。倘使你不会表演礼仪,不要怕,有学校专门教。王宫左侧有小学,出城郊外有大学。周王室的大学称辟雍,诸侯的大学叫泮宫。民间有一定地位的人也是可以上学的,叫做“痒”、“序”、“校”、“塾”,都是官办的。
对于不好好念书和不学好的人,周朝也给他们预备了监狱,名叫“囹圄”——“想走出你控制的囹圄,却走进你安排的残局。”
老百姓的主要任务则是种地。
《尚书》说:“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周天子与民休息,表示不打仗了。
可是牛都放了,种地怎么办?其实种地不用牛。当时种地很朴素,人卖卖力气就行了,用不到牛。
牛,早在商周就有了,但养牛和养猪一样,是为了杀了祭祀和吃肉的。平时牛们被放到草坡上吃草玩儿,无忧无虑吃了睡睡了吃地,像猪一样。等祭祀的时候就要杀牛,祭祀完了再端下来给人吃。所以祭祀主要杀小牛,小牛肉嫩。大牛和老牛,则去拉车。有一些有志气的大牛,甚至去战场上拉车。打仗时候,马拉着战车在前边逞能,牛套的辎重车跟在后边输送给养。总之,牛还是见过大世面的,不需要脸朝黄土背朝天,享受耕地的苦差。牛在那个时候,还是比较牛的。
到了东周春秋时代,牛才慢慢地学会耕地(猪呢,则直到现在也没学会)。
(注:说到牛,还得说犁,犁早就发明了,用犁连续翻地,比用脚一铲子一铲子地挖,效率高,深层土都翻到地面去进行呼吸去了。但周朝的犁都用人来拉,不用牛,除非个别开荒时候,太硬的地才用牛拉犁。整体上犁虽然发明了,但不流行,因为犁尖用石头或青铜,不够结实,禁不起蛮牛拉,于是牛耕也就少见。
等到春秋末期铁器出现了,犁尖换了铁制的了,牛耕才实用起来。春秋末年的孔家店弟子有叫冉耕字伯牛的,还有司马耕,字子牛——“牛”和“耕”联系起来了,说明到了春秋末期,牛耕变得时髦了,大家起名也赶这时髦,好比以前七十年代起名王卫星。从出土物上看,春秋末期的牛像,鼻子穿环儿,表示用于牵引种地了。(科技进步对牛来讲真是个痛苦啊。)牛从此就这样噘着鼻子跟人家种地了。)
总之,没有牛耕就没有牛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