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青铜时代的恐龙战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一章 厉幽之王 (约1000B.C.周朝初期――770B.C.)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吧,反正周朝时候人口少,粮食一旦太多了,打的猎吃不完放馊了。据人口学家估算,周朝人口,总计才在一千三百万左右,只相当于北京目前人口而已。试想我们幅员广阔的祖国,无数的山林河流,无数的人参野鹿,无数的龙虾大闸蟹,只有区区北京市人口来消受,生活多滋啊,遍地是食物,守着株就可以待兔,一声弓就惊下三只鸟,无数的山洞可以免费住人。
    老百姓就这样在大周朝的抚养和大自然的慷慨给予下过着好日子,直到两百多年后的公元前841年,周厉王执政,变得开始不象话了。
    周厉王在执政时期给中国文化创造了两个知名成语,一个是“道路以目”,一个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当然他还协助创造了“不可救药”,这是大臣们讽刺他的话。
    这个无道昏君宣布,天下山林川泽都归他个人占有,谁都不许进去打渔捕猎。龙虾和大闸蟹一下子就吃不到了,山顶洞也不许免费住人了,野兽的肉也吃不到了,牛又不会耕地,国人们眼睛饿得发蓝,于是衔冤受害的群众发生城市暴动。
    这次暴动是国人暴动,不是农民起义。国人相当于城市平民。
    国人一造反,周厉王就逃跑到一个叫“彘”的地方,彘就是猪,不知道是不是为了损他老人家,还是这个地方猪太多。总之周厉王很喜欢这里,就住下了。
    周厉王跑了以后,一个叫“共”的小国的领导人被推举出来主持政府,这人名叫“共伯和”,他管事的这十几年叫做“共和执政”。有人望文生义,说中国于公元前841年进入“民主共和”时期,谬矣。“共”是在今河南共县的一个小国,是以前共工治水的地方,所以叫共。
    共伯和执政期间,周厉王一直在外流亡,有人为了帮助他复位,就写了一本非常著名和伟大的书献给他看,那就是《易经》。《易经》中的主要思想,是教周厉王以柔克刚,卷土再来的,希望“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具体说就是希望他在“亢龙有悔”之后能再次“飞龙在天”。而他的那些追随者们,则“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帮着他,“以从王事”,最后“龙战于野,其血玄黄”,当然,这些都被后来的金庸老师写在降龙十八掌的掌法里了。
    周厉王虽然看了很多《易经》中的神秘学问,但终于客死异乡,没有龙飞上天。他留在都城镐京的儿子太子静即王位,是为周宣王。为了表示跟老爹划清界限,周宣王拼命埋汰他自己的爹,把他老人家谥为“周厉王”。所谓谥号,是一种活人追认给死人的荣誉称号,这是大周朝的发明,后来一度被秦始皇取缔。
    其实,这个得了恶谥的周厉王,不能全视作坏人。他其实是个改革家,他把山林川泽收归己国(这是他惹怒老百姓和各地诸侯的原因),但这是有意义的。如果周王族占有了这些矿产木材兽禽资源,通过开采和销售它们,就可以获得巨大经济利益,从而加强王族经济实力,并继而转化为更强的军事实力,强化对各地诸侯的控制甚至兼并,使当时的分封制的“弱中央政府”的无奈现状朝着统一郡县的“中央强集权”的帝国过渡,这是符合历史发展进程的。也只有这样,才算是形成了后代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王朝或者国家。只是这样就触犯了各地的诸侯的利益,以及一般民众的利益,所以他们要“反抗”。
    这是“统一”和“被统一”过程中发生的反抗。
    两百年后,改革家管仲率先在齐国实现山林川泽专利,把山林水泽收为国君独有(等于国有),这就极大地增加了齐国财力,为富国强兵推波助澜。而民众,则只能在每年山林水泽定期短暂开放的时候,进去伐木渔猎获利。
    到了今天,森林、河流、矿产这些东西都是国家组织专营开采的。小煤窑是要炸掉的。可见,周厉王的专利政策,是进步的,只是当时的人不理解、不配合。终于小煤窑的老板们,把他打下去了。 
    周宣王(周厉王的儿子太子静)给历史带来了一段“宣王中兴”。在周宣王时期,由于政策得力和天时照顾,周这个大诸侯的经济有所复苏。周宣王一看有钱了,就向东与东夷作战,向西北与猃狁作战,取得一定战果。
    周宣王的中兴,表现在诗歌里就是:“夜其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鸾声将将。”就是说,周宣王的院子点着蜡烛仿佛不夜之庭——周宣王也够奢侈,夜未央了还点着蜡——周宣王的马车响着清脆的銮铃,从外边开party回来了。銮铃是扁圆形的球,銮内有铜丸,随着车身的摇动而铃声叮当。銮的数量有讲究,周宣王天子八銮。这是一段无忧无虑的幸福时光啊。
    遗憾的是,周朝的这种潇洒并不可能长久,西戎的马蹄,时不时地来蹂躏大周的西域。
    众所周知,周朝的特色是文治,孔子所谓“郁郁乎文哉”,国家弄得色彩斑斓,礼仪彰美。因为重文轻武,周朝的忧患便来自周边蛮族。在打仗的时候,他们还管打仗不叫打仗,叫“观兵”,讲求堂堂正正,明鼓不相诈,打起来有一大套礼仪形式,非常麻烦,只适合于跟同样麻烦的对手交战,终于被西戎北狄这些打仗不讲礼数、阵形像团烟、机动能力更强的家伙们欺负得够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