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青铜时代的蕨类战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六章 大周天子(公元前1046—前771年)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走了一千多里路,西行来到陕西,一路无比心酸。想着自己被老婆抛弃,姜子牙不禁流下了透明的泪水。泪随流水急,愁逐野云低。一路风餐露宿,终于跑到了陕西渭水河边安顿,饿了就钓鱼果腹。
    那时候,周文王还活着,正有兵犯中原的想法,非常需要人才。神色恍惚的周文王经常在春风料峭的渭水河边茫然若失地行走。
    姜子牙想:“我有什么特别简单的办法,能够把自己炒作一下,吸引那老头注意呢?裸奔吗,恐怕不行,这河边净是洗澡的,裸奔是泯然众人矣的事情。哎有了。我把鱼钩掰直了吧!”于是他把鱼钩掰直了钓鱼,然后雇了两个小孩冲他老是喊:“哎!你这个大傻瓜怎么老是用直钩钓鱼啊~~~!”
    虽然每天要饿着肚子,但知名度随着喊声,伴着围观群众的口口传闻,一下子就很快提高了。
    终于周文王也围过来了。当时周文王尚未造反,暗中思考的都是些不能公开的事情。因为想得太用脑了,就氧气梗阻。正好听说这有个傻子在直钩钓鱼,周文王就坐过去,想看看民间的傻子生活,休息休息一直想打仗的大脑子。不料,一说话之后,姜子牙侃侃而谈,辞意纵横,综叙了他自己在外交、军事、法令、文教、信义等等新知本,言辞淋漓铺陈,逻辑绵密入扣,还叠用起排比的短句子来,一组一组小句子,凌厉挥霍,气势奔放,听得周文王直翻白眼,心想这人真是在朝歌城里见过世面的啊。于是周文王也开始表达自己的心声,委婉地说了自己想造反的愿望。
    姜子牙微微一笑,劝阻周文王道:“根据我长期给人当倒插门女婿的经验,凡事不能急于求成,以柔才可以克刚。现在,商纣王的军事力量甚是强大,桀骜的东夷人都不是纣王的对手。我看您们急躁而动,后果恐怕不美。我建议您还要低调等待,让商纣王跟东夷族互相狗咬狗,多咬上几次,好好消耗消耗他的元气再说。” 
    姜子牙,是个深不可测的世故老人啊。周文王赞叹道。
    但是,周文王拒绝了姜子牙的这套。他对自己的实力过于自信,急不可待地想进攻中原。他虽然不能使用姜子牙的主意,却给了姜子牙一份工作,因为姜子牙是在朝歌城里见过世面的,于是派姜子牙返回朝歌,从事情报收集工作。这件事情被孙武记录在《孙子兵法·用间》里,说:“周之兴也,吕牙在商”,用以说明使用间谍者,必成大功。
    不久,周文王脑袋发热,兵犯中原,结果却是在黎国撞的头破血流,黎国一场大战,被纣王及诸侯们打得一败涂地。亏得姜子牙先去了东夷地区活动,挑逗东夷人进攻商朝王畿,西边的周军才免于全军覆没。
    周文王失败,住进羑里监狱以后,接下来的事情如大家所知有两种走向:我们认为周文王被“卡嚓”了;古代学者们则认为这么好的文王圣人,按照“仁者无敌”的理论当然不能这么死了,要被纣王释放回国才好。于是他们就让散宜生等人拿着美女宝马(或者是刘安开的另一个礼单——皮子山货),去营救周文王。但是不管是哪种结局,周文王的政治生命都算是结束了。这就像放在医院等死也好,还是拉回家等死,都挨不了几天了呵。
    同意周文王被纣王“卡嚓”了的读者,请直接跳转到下数第七段有*处继续阅读。
    同意周文王被纣王释放者,请继续阅读。
    由于众人的多方努力,周文王被释放出来了,从监狱出来的周文王像变了一个人,他展现在陕西老乡面前的是一个日本忍者形象。从《易经》里他深刻总结出了“以阴制阳、以柔克刚”的理论,一改以前政治上锋芒毕露的激进态度,停止与商中央争短长,也不再大兴仁义收买人心了。
    这时候,八十岁高龄经历了无数失败吸取了无数教训的姜子牙先生,再次向周文王献上宝策说:“猛烈的鹰隼将要袭击之前,就会藏起爪子低飞,老虎将要行凶的时候,就先低头俯耳做温顺状。圣人想要有所动作,就事先装出愚蠢的样子。”
    周文王因此坚定了“韬光养晦、相机而动”的战略方针,中国“藏于九地之下”,才能“动于九天之上”的辩证法,卓有成效地开始付诸实践。按淮南王在《淮南子》中的说法,周文王从监狱回来之后,装作白痴,他大用民力,修筑灵台,沉湎酒色,收罗美女,置于灵台之上,胸无大志,玩小男生小女童,整个儿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那样装傻。
    果不其然,受假相迷惑的中央对周文王解除了警惕,纣王调走了集结在朝歌以西的主力军队,去讨伐山东地区的东夷蛮族,西向防御的大门敞开了。
    而周文王就这么乐呵着直到最后死去。
    *周文王死后,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接班,周武王又忍了十年,然后看看差不多了,就把脸皮一撕,公然再次跟朝廷叫板了。 
    纣王伐东夷的事,确实是事实。
    甲骨卜辞细致地记载了纣王进军东夷的路线,纣王所到之处还进行了田猎,获得虎豹兕象糜鹿狡兔的收获,这倒不是他贪玩,打猎可以弥补当时运输给养力量的不足,一支成千上万人的队伍总得想办法养活自己。战士们把战车上的马摘下来骑着飞跑(这比较适合打猎),马嘶鸣着,武士拿着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