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甭提陈府上下又是喜气洋洋,得三兄弟同拜名师却是雅事。只说次日,陈省华亲自领三个儿子到柳府登门拜访。至正式之礼,待递上名帖,柳德见是陈尧咨父子,机灵的拿着名帖跑向柳大人书房,不到片刻,柳大人亲迎。本以柳大人之名气,不需此行,但陈尧咨是其弟子,而其他两兄弟亦是他想收为弟子,于是亲自而迎。
请到正堂,分宾而坐,陈尧咨三兄弟只有侍立一旁,这个时代如此,哪里有他的座位。柳开只见陈氏三兄弟站并排站立,侍立父亲一旁,陈尧咨虽是才学出众,亦是站在最末,不由得暗自佩服起陈省华的教导有方,家教之严厉,算是翘楚了。
他却不知陈尧咨的“强占最后一排”的心理,如同在大学上课,最后一排最有利,进可乱发言,退可马上开溜,简直兵家必争之地啊。
是以两人客套已过,陈省华开口了:“蒙大人抬爱,使得尧咨虽学不到一月光阴,学问却是每日精进不少,省华当登门道谢。”
柳开也笑道:“尧咨才华非常,写的佳文,每每文章必达朴实自然之古风,有魏晋渊明优雅风骨,殊为不易啊。其天分如此,老夫得此门生,怎能不悉心相授?哈哈哈。”这柳大人也是风趣,笑声满堂。
陈省华也笑了:“没有给大人惹事便好。”
柳开笑着说道:“尧咨虽是年幼,却是进退有据,谦彬有礼,老夫得此弟子,当为得意之门生,何来惹事。”
陈省华也跟着笑了,见此时机,说道:“尧咨是学得精进,得柳大人知道,下官放心。此次前来,却是因下官这两个不成器的儿子,虽是资质不佳,每日也读书也勤奋,但时至至今,仍无学问见识,请求大人不吝指点。”
陈尧叟、陈尧佐便上前行礼道:“尧叟、尧佐给大人请安。”
柳大人也微微含笑点头。
陈尧叟上前道:“打扰大人,尧叟做文粗糙,前日偶的文章,现请求大人指点。”
陈尧佐也上前,拿出了自己写的一篇文章。
这时这个时代的一种习俗,要请人指教,必登门拜帖,拿出自己的文章求其指点,其有兴致,便可提出拜师之请。陈尧咨只是例外,他当着众位名流学子写文章一篇,便得柳开的青睐,这还是头一回。
只见柳开细细品评,时而称赞几句。待看完文章道:“尧叟之文,中规中矩,自然写露,尧佐之文,想象遥远,天马行空,皆真是佳文,有才之学啊。”
陈省华挺此之言,笑着趁机答道:“都是平日散作罢了,大人谬赞。只是未曾有所精进啊,让人不免惋惜。如今见尧咨精进神速,下官此来,是想让三子同得大人教诲,不胜荣幸。所以,不免厚颜而至此,聊备此礼,如不成,能得大人指点,亦是幸事。大人以为如何?”
柳大人也笑道:“陈县尉三子皆是非池中之物,老夫虽是有些官职,倒也不是无闲暇之时,得此三门生,当做教授,不负陈县尉厚望啊。”
此时,拜师一事,才如水到渠成,三子同时行拜师之礼,柳大人看着堂下这三人,此时心里也是美滋滋的。
师礼之后,便是同为门生了。
陈省华欣喜异常,也与柳开聊的非常投机。
陈省华转过头,严肃的对两兄弟言:“唐夫,希元,你们当如尧咨一般,专心治学,不可三心二意,辜负了柳大人苦心孤诣教导。”
陈尧叟、陈尧佐二人立即严肃的对陈省华道:“孩儿谨记父亲教导。”
柳开这时候道:“唐夫、希元二人虽是年龄较大,也取字,尧咨虽是年纪小,但也是才华横溢,不免与人交往过甚。当取一字,以表寸心。”
陈省华道:“以前,因其顽劣,怕怠误于他,现在之时,理当如此。只是字言何意,却是未有想法。”
柳大人道:学文之人,在于沟通,尧咨多会与其他学子相交,怎能无字已达其意。”
陈省华道:“即为嘉儿师尊,还请赐教一番啊。”
柳开也是正有此意,见陈省华这样说,也点了点头,道:“尧咨此时正值读书之年,当以知晓圣人义,以达自省。其小名唤嘉儿,就以‘嘉谟’为字,如何?”
这嘉,乃有通好之意,谟,为知晓,嘉谟二字,可见其对陈尧咨的期望。
陈尧咨出列而道:“谢恩师取字,嘉谟当谨记于此教导。”
“听你之言,为师甚为欣慰,以后你们三兄弟,当勤奋治学,推传古文之风,作文自然流畅,不做无病呻吟,求篇章华丽。”柳开说道。
“是,弟子当牢记恩师教诲。”三兄弟答道。
自此之后,三兄弟同在一起颂书习字,学习古文风格。陈尧咨取字之后,亲近之人都唤他”嘉谟”,他也对这取字也很满意。原这个时代,小孩子是没有取字的,只有读书学子之人,在成年之日,也就是冠礼之日,由行礼之人,或者父亲为其取字,以后便以此取字待名,而很少人呼其大名。
陈尧咨却是不一般,他本是顽劣,所以陈省华不给他取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