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蒋介石1887-1975.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四卷 自述新生活运动 新生活运动(1)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1934年2月19日,蒋介石在南昌讲演《新生活运动之要义》,掀起了一场历时15年的新生活运动。他说,“我现在所提倡的新生活运动”,简单地讲,“就是要使全国国民军事化”。蒋提出要以孔孟的“四维”(礼义廉耻)、“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为道德标准,统一人们的思想。在演讲中,人们第一次看到他的激昂和愤慨,因为在南昌街头目睹了一个不到10岁的男孩在吸烟,他开始反省国民素质教育的落后。

之后,蒋介石连续发表了《新生活运动之要义》、《新生活运动之中心准则》、《力行新生活运动》等演说,并被编成《言论集》广为印发。中国国民党中宣部还大量编印《新生活运动纲要》、《新生活运动精义》、《新生活运动章则》等小册子,把一场声势浩大的“新生活运动”推向全国。宋美龄则是这一波新生活运动的活跃人物,她代表蒋介石四处演讲,并身体力行地推动新生活运动。

讲演会是交换公众意见,提高智识水平,启导国民思想最有效的一件事。

1936年南京《首都讲演会的意义》

教育之目的,在造就有用之人才,不可教出有学问而无用途之学生。

1936年南京《学生应利用暑假服务社会》

社会与政治之革新,端赖教育先能改进,乃见正本清源之效;盖教育进步,则学风纯而士习正,化民成俗,其事甚易。

1936年广州《对广东教育界之希望》

现代国家的生命力,由教育、经济、武力三个要素所构成,教育是一切事业的基本,亦可以说教育是经济与武力相联系的总枢纽,所以必须以发达经济增强武力为我们教育的方针。

1939年教育会议

我们要知道:教育乃是国家民族的精神与文化,亦即永久的生命根基之所托;所以教育的优劣成败,即是国家民族兴亡盛衰最大的关键。

1939年中央训练团讲辞

我们中国古代的教育是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内容的。六艺教育的功用就是训练一个身心平衡、手脑并用、智德兼修、文武合一的健全国民。国家有了这样的国民,才能够立国于亚洲大陆,文治武功,见重于世界。一个民族要让这日趋下流的东西来教育他的人民,除了日趋堕落以外,没有别的道路。所以我们要建设新的社会,一定要以学校教育为中心,把现代的文化宣传工具,配合起来,成为整个教育计划,达成教导一般国民特别是一般青少年,使其适于民生主义的社会生活,成为革命建国器材的目的。

我们认为教育是社会改革和民族复兴的根本。从儿童教育、青少年教育到成人教育,应该是连续的、一贯的,使一般国民在这变动的社会中,适于构成新社会的分子,践履自己的责任,实现自己的志趣,有助于社会改革和国家复兴。

1953年台北《民生主义育乐两篇补述》

我以为过去学校教育的根本缺点有三个:第一是升学主义。第二是形式主义。第三是孤立主义。一个人从小学到中学再升大学花了十六年的光阴,究竟对于他在家做子弟,到工厂做职工,对国家做公民,在社会上适于生存或更进一步从旧社会的瓦解中建设新社会的事业,有什么实际的帮助?

1953年台北《民生主义育乐两篇补述》

大学教育的主要目的,究竟还是智育与德育并重,专题与常识兼顾,训练通才,就是能够担当为社会政治和文化服务的中坚领导人才。社会改革的最大动力之教育,没有负起它的使命,尽到它的责任,而我们革命建国的事业也就落空了。

1953年台北《民生主义育乐两篇补述》

国家的治乱,民族的存亡,系于此多数教养中小学生的吃苦耐劳的“无名英雄”之手;必须此少年学生的保傅,自觉其掌握国家命脉的责任,在次一代国民里面,播下国家生存民族独立坚忍不拔的种子,使国家民族一二十年之后,有接续不断为国应用的器材。

1943年《中国之命运》

我以为最可靠最必要的事情,莫过于注重人才的训练。我们自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