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蒋介石1887-1975.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蒋氏地理(3)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早在1935年,蒋介石视察西南时,一方面力促四川地方实力派服从中央,另一方面对四川的地理环境进行认真考察。他构想,日本在华北发动进攻后,四川应作“根据地”。1937年10月29日,淞沪会战失利、南京喋血之际,蒋中正在国防最高会议发表《国府迁渝与抗战前途》讲话,明确强调,迁都重庆,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称:兹为适应战况,统筹全局,长期抗战起见,本日移驻重庆。此后,将以最大之规模,从事更持久之战斗。以中华人民之众、土地之广,人人抱必死之决心,以期热血与土地凝结为一,任何暴力不能使之分离……

“到重庆去!”国都南京失陷后,这句话传遍了大江南北。1300多家内地企业和40多所大学先后迁入,一时间党魁派首、文化名流、金融商贾、社会贤达云集,这座30多万人口的普通城市迅速膨胀到100多万人口。 

1938年12月9日,蒋介石率军事委员会从桂林飞抵重庆。自此,中国战时政略和战略指挥中枢全部移驻重庆。在一份就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致军内各级长官的密电中,蒋介石以最高军事当局身份下达指令:“宜抱破釜沉舟之决心,益坚最后胜利之自信,寸地尺土,誓以血肉相撑持,积日累时,必陷穷寇于覆灭!”

日军一度对重庆狂轰滥炸,以图消灭蒋介石。其中一次,集中轰炸了长江南岸黄山蒋介石的官邸“云岫楼”,几乎一举消灭正在召开重要军事会议的蒋介石和各战区长官、参谋长。重庆由此成为蒋在世界抗战史上出现的舞台,战中罗斯福、丘吉尔都曾对重庆军民抗战给予高度评价。

1946年,蒋介石和毛泽东在时隔十多年后重新会面,重庆谈判以和平方式结束,却也基本上宣告了国共的第二次合作的结束。1946年4月30日,国民政府颁布“还都令”,定于5月5日还都南京,其辞曰:重庆襟带双江,控驭南北,占战略之形势,故能安度艰危,获致胜利,其对国家贡献之伟大,自将永光史册,弈叶不磨灭。

告别重庆,回到南京的蒋介石,达到了他人生辉煌的顶点,但之后将一路直下。

台北

1949年蒋介石率部前往台湾,次年蒋介石宣布复行“中华民国总统”职权,随后连续在1954年、1960年、1966年、1972年连任“总统”。此时,蒋介石仍宣称对中国全部领土拥有主权。当时正值冷战时期,大部分西方国家均承认“国民政府”的合法性与正当性,由“中华民国”代表联合国及其他组织内的中国席次。

国外传媒评价,在蒋介石的主导下,国民党政权从1953年起,以四年为一期,连续推动五期经济计划,奠定台湾经济发展的基础。蒋介石并于1968年开始,在台湾实施九年国民义务教育,大幅提高国民教育水平;1969年12月则开始举行“国大代表”、“立法委员”、“监察委员”的增补选,以后每三年改选。蒋经国“主政”后,更逐期扩大被选举名额。

在台湾,蒋仍自奉独尊。1965年,“中华民国”编发国民身份分证,编号第一号的身分证拥有者就是蒋中正,字号为Y10000001。由于自奉俭约加上美方的支持,蒋介石不但身体状况颇佳,并且牢牢抓稳台湾的各项命脉,成为台湾土地上真正的强人,尤其蒋经国的能力卓越,更让蒋介石无须太过操心。不过在冷战情势的影响下,美方无意在中国另辟战场,因此蒋介石“反攻大陆”的口号,几十年来不过是幻梦一场。

1975年4月5日晚11点50分,蒋介石去世。直到4月6日凌晨,蒋介石的遗体才被运上灵车,送往台北荣民总医院。据台湾媒体报道,是日台北市天空突然雷声激震,大雨倾盆。在这个季节,极少有这样的雷雨,蒋经国在日记中记述云“风云异色,天地同哀。”

延安

延安之于蒋介石,意义深远。1948年,胡宗南率部攻克延安,蒋介石兴奋异常,连发两电夸奖胡宗南,国民党控制的报纸也连篇累牍的报道这一胜利。蒋介石也于1948年3月20日前往延安巡视。但事实证明,这只是一场空欢喜,蒋介石在延安没有预测到自己只是这片土地上的过客。这也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延安之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