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纪996年3月五日火曜日
昨天突如其来的雷雨还没有竭息,天蒙蒙,风瑟瑟,气温骤降,街道旁的木芙蓉披上了层薄霜,懒洋洋的太阳干脆躲了起来,仿佛冬天又来了,人心凉飕飕的。
大清早,天城最高处第三十三层——轩辕台上,禁军旗校早已手执金戈、鸟统护台分列,金甲闪耀。
近千名官员于寒风中静静站着。
以往政府首府邵政俨然是百官之首,现在百官仿佛避瘟疫般对邵政敬而远之。倒是风度翩翩的政府左侍郎潘隆踌躇满志,似乎已经是百官的代表。四周环绕的清流们与六科十三道一众言官也摩拳擦掌。
潘隆,自小有神童之称,十岁为文渊阁的阁士,参与修订帝国史记,十五岁被封为太子侍读,十七岁因为风姿华伟,文采斐然而被帝都人称为“潘才如江” 的“潘家子”。
这可是与帝国第一智囊“陆才如海”的陆机相媲美的荣誉啊!
此后被邵政招为女婿,辟为政府的左侍郎,成了邵政的臂膀。让人叹息如此天造地设的栋梁之才却为虎作伥。
孰料潘隆竟如此深明大义,为了天下,公然对抗“邵老虎”。潘隆俨然成了大义灭亲、还朝廷于清明、挽社稷之败绩的清流代表。
潘隆身后站着新科杏榜会元(贡士第一名)江诗哲,他看着那风华绝代的背影,已暗暗将潘隆作为自己的榜样。想起昨夜雨望月楼的情景,可谓清流云集,义士激愤,连老丞相李元洛也亲自出席,表态与大家站在一起!
李元洛,帝国的最后一任丞相,当初邵政为官时,没有什么根基,凭着李元洛的赏识与一步步的提拔,多次在天帝前称赞邵政怀有“丞相肚量”,已经隐喻邵政为自己的接班人。
孰料,邵政一旦掌权,竟是如此的独纲乾断,六亲不认,雷厉风行。以天帝为后盾,直言“祖宗不足法”“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等等古贤昔圣的名言,大刀阔斧的改革。
于是昭星三年开始了史称“暮日改革”的变革。
李元洛做梦都想不到,邵政的第一刀砍向自己。邵政以“要推行新政,必先革吏治”为由,在从不按常规出牌的天帝支持下,废除了实行了九百多年的三省六部制,推行三司八府制,简称“三八制”。虽然李元洛已经放权给邵政,但想不到邵政如此忘恩负义——废相!
尽管天帝加封李元洛为太傅,李元洛还是一怒之下跑到文渊阁主持修撰史书。因为邵政只担任八府之一的政府首府,其上还有三司,众官变动不大,怨议未盛。但邵政接着又强硬实行京察。
所谓京察,就是对帝都、鉴天府两京官员实行考核,四品以上官员,一律上奏天帝,自陈得失,由天帝决定升降去留。四品以下官吏,由吏府、巡府联合考察,称职者留,不称职者一律裁汰!
当时邵政上奏曰:自梦帝以来(即轩辕纪884年以来),吏治腐败,法令不行;国库枯竭,武备废弛;领主贵族,尾大不掉;外患内忧,欲窥神器。国家已经到了土崩鱼烂境地!……
恳请天帝审时度势,更化宜民,心系天下苍生,重谛轩辕帝国中兴气象。直言李元洛在位时,笼络人心,赏典太滥;把持朝政,升官授爵。弄出一大批佚高禄厚的闲官。兼且厄运一战以来,军费年年超标,国库空虚。为了筹集军费,逐渐默许富豪世家买官授爵,至使两京官员竟达三万!其中贪官、昏官、懒官、庸官等等尸餐素位者不计其数……
京察虽然不可避免造成官场的极大怨言,但长痛不如短痛,只有整饬吏治,裁汰庸官,才能革故鼎新,烛弊锥奸。
……
天帝也震惊于帝国已经腐败之如此地步,鼎力支持,三月便裁官近万!庸者去位,贤者得职,初见成效。
自此,世人明白,天帝这是虚三司八府而独尊政府!
此后邵政更是雄心勃勃推出“三十二言”新政,即“精兵简政,教育先行,发展朔金,农业为本,工商并举,免徭轻赋,限制领主,加强外交(特别提倡与血魔大陆外交,以结束千年来的战火,受到天下卫道士的反对)”
当时恰逢气候越来越变态,中州也六月飞雪!农业大伤,人们更加注重工商,工商发展已经极为迅猛。邵政的新政也是顺应潮流。
问题是邵政是商人出身!
于是邵政的一切利于工商发展的政策都是徇私舞弊,中饱私囊!
清流认为邵政“为不正”“名不顺”征收工商税等等是徇私舞弊,中饱私囊,动摇民本,与民争利,以至田地荒芜,饿殍遍野。甚至直言这是天子失德,导致天将凶兆,千里冰封。
由于长期重农抑商,商人即使腰缠万贯,地位也不如一个穷秀才。邵政努力提高商人地位,开禁科举,允许商贾子女自由应试。但大部分大商人因为邵政的禁止卖官授爵,京察与征收工商税等等措施而站在清流这边。
政策落实不下去,更多的是变了样子,换汤不换药或者剥削更甚……朝廷分成革新与保守两派,互相倾轧,政多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