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一律授以少尉军官衔,其中大多数人走上了抗日战场。
第十九期
本期自1941年先后由各大城市分区招生,本“抢救沦陷区知识青年之旨”,由校本部派员深入各战区加以甄选。各地青年应选后于1942年春天6续到校。5月成立两个总队于成都草堂寺。12月25日开始入伍生训练,第一总队称步科总队,下分七个队,另有炮兵两个队,共为九个队第二总队称特科总队,下分骑兵一队,炮兵三个队,工兵二个队,辎重兵,通讯兵各一队,计9o2人,驻西较场。同年12月升学转为正式学生受训,合计189o余人,同时各地分校招收本期学生亦有七个总队和一个独立大队,共为九个总队,一个独立大队,实际人数不明。
1945春,为配合抗战总反攻,适应加强前线部队到基干的需要,曾迭次奉命提前结业,遂于4月初全部考试完竣,4月14日举行毕业礼。不少开赴抗日胜利的日占区参加接收和受降。
第二十期
本期学生于1944年3月在成都南较场入伍。初分为十个队,同年八月分科后,分驻成都本校西较场,南较场,合编为步兵一个大队,辖四个中队,(内有一中队是广西六分校并来);炮兵一个大队,辖两个中队;工兵一个大队,辖中两个队;通讯兵一大队,辖三个中队。其余骑兵,辎重兵各一独立中队。迨后步、工、通三个队又迁驻北较场,合计步、骑、想工、辎、通六科,计学生1116人。1946年12月25日毕业。各地分校亦于此时相继结束,并归本校。
本期学生毕业,正逢抗战胜利,日本投降之后,全国人民都一致要求重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但国内战争随即又爆。无奈自该期毕业生起,不少而又成了为内战服务的工具。
第二十一期
本期学生于1944年5月在成都入伍。计编步兵十一个大队;辖三十八个中队;骑兵一大队,辖三个中队;炮兵二大队,辖五个中队;工兵二大队,辖五个中队;辎重兵一大队,辖四个中队,通讯兵二大队,辖四中队,还有战车独立一中队。其中各大队内,由西安督训处调归本校,则达二十个中队之多,人数甚众。他们因入伍和到校时间先后不一,考试毕业日期也随之有别:计步兵第一、二大队所辖六个中队,于1947年8月12日毕业,其他各队在1第六和第十一大队,工兵五个中队,通讯兵五个中队及战车三个中队,复以成立较迟,乃于1948年6月16日才毕业。
总计本期毕业生达6o38人。人数激增,为历期毕业生所不及。且逢本校奉命改制,于1946年元旦将中央6军军官学校,易名为“6军军官学校”,实际恢复1924年成立之初的校名,长达二十余年担任校长的蒋介石,改任名誉校长。委任一期学生,成都本校教育长关麟征升充校长。改制的宗旨是要将本校办成”**初步干部养成教育的摇篮”。
于是本期学生开始,实行各兵科普及教育之实验,并试行各兵科之综合教育。毕业后,亦派入军中服务。
第二十二期
本期学生毕业时,正是1949年1o月解放军节节胜利,成都行将解放。四川军政当局和军校师生大都人心惶惶,不知所措,无心继续参与内战。在军校内则形成了决心和平起义或顽固到底的两派师生的斗争。到十二月成都解放时,有的师生弃暗投明,参加起义,配合成都解放;有的则溃散逃亡,各走各路。
第二十三期
本期学生行将毕业时,成都已被人民解放军重重包围,校本部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唯1949年1月初,校长关麟征已改派一期学生,中将军长张耀明接任,筹划要将本校向云南、西康迁逃。蒋介石也秘密飞临成都本校,下令将台湾籍学生和国民党高官要员的子弟空运台湾计有二百余人。是时云南、西康先于四川解放、军校迁移顿成泡影。在校师生有主张起义的,也有反对起义的。但大势所趋,使最后该校本部也宣布起义。于是师生有逃散的,有潜往台湾的,更多随同校本部起义,至195o春才结业离校。不少后来参加了人民解放军抗美援朝志愿军。至此,成都本校就完全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