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万里大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卷 江南之乱 第134章 何谓奸商(第2节)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外县之人可知其名?杭州可知?苏州可知?这是为何?皆是因为没有好的信誉。”

    黄仁点了点头道:“王公子说的也是在理,不过信誉之事做不得准,想我们江南大小商绅,又有几人看重于此?毕竟天下嚷嚷,皆为利往,若无利可图,要那信誉又能作甚?”

    听他语气缓和下来,王贤也是微微一笑道:“信誉之事,本来就是为一个利字,试想若因一个信誉,而致四海皆知,四周粮商皆闻风而来,那这利岂不是如滔滔江水,涌之不绝?”

    王贤只是一个点了一下,那黄仁便明白起来,大悟道:“这便是失小利而得大利之法?”

    不可否认,古人异常聪明,而这个黄仁也不例外。

    王贤笑着点头道:“呃,这便是所谓的先期投资,以利换名,待到有了名气,便可得大利。”

    其实这就是一种广告,一旦有了好名声,经济效益就会成倍提高,这对于后世而来的王贤而言,自然是再明白不过的事情,他也不能多说什么,只把一些广告推动效益,名誉影响利益的东西简单说了一下,倒是让那黄仁恍然大悟起来。

    “方才说失了名誉之事,其实黄老爷你还失了保障。”王贤看了一下旁边的朱强,见他还被人左右押着,便道:“先把我的随从放了吧。”

    黄仁这时示意了一下,让人放了朱强,随即便道:“王公子所言的保障之意,莫不是说本铺生意上有了危险?”

    “黄老爷想的不错,其实只要一想便知,粮铺于危难之中害人,又有谁对这粮铺心存好感?只要发生了一点小变故,比如有人在你对面开了一家粮铺,这生意就不好做了。”

    黄仁轻轻一叹,随即才道:“黄某一直以为自己想得远,所以早在暴雨初发之时,便大量购置粮草,以囤积而售,如今一想,目光也不过如此。”

    原来他在刚下暴雨的时候就开始买粮囤积了,王贤心中不由暗骂一句,真是奸商!

    这个奸商黄仁这时又不停地走了几步,像是在计算一些什么,过了好久,他才出了口气道:“王公子让黄某茅塞顿开,的确,就算这米全部高价而出,那又能赚到多少?而如果把这些米全部捐给昌化县的百姓们,不仅可以让百姓们渡过难关,还能让所有人知道我旺烟粮铺的仁义,这样一来,这粮铺必在我手上发扬光大。”

    王贤倒是吓了一跳,连忙道:“黄老爷切莫如此,虽然囤积粮食,高价卖出是不对,但也不能无本收回,况且若是如此,不免有一些刁民奸人从中得利,所以只要按照原来的价格卖便成,如此一来,百姓们又有谁不会感激你的大恩?又有谁不会记得旺烟粮铺这个招牌,到时候不仅全昌化记住你,就是在江南一带,也必然会知晓你所为善事,此可谓名利双收。”

    “还是王公子想得周到。”黄仁哈哈大笑起来,随即便像是想到了什么似的,对着王贤道:“可是这样一来,会不会有人大量购粮,然后再高价卖给别人?”

    王贤一愣,他倒是没有想到这个问题,此时细想一下,的确是一个问题,如果黄仁以普通价格卖米,那有一些奸商自然会看出其中的利润来,到时候直接大量买米,很快买空这粮铺之中的粮米,随即再抬高价格,这样的话,自己所作的事岂不是狗屁都不是?

    他沉吟了一下,然后看向黄仁道:“那黄老爷可有解决之道?”

    黄仁想了想,才道:“如果在卖米之时,让买米之人拿上户籍,登记造册,每有人卖上一次,便记上一笔,以防有人多买,这样也是一个办法。”

    王贤不得不赞叹一下黄仁,不愧为一个商人,想的极快,这的确是解决这问题的好办法。

    他正想着,却听到黄仁叹道:“可是如此以来,太过麻烦,这买米之人又何其之多,到时候恐怕难以应付,况且昌化户籍不查久矣,早有人丢失了,难道还不让他们买米?如此以来,真的是左右为难。”

    王贤心中一动,突然道:“不如让官府代售?或是直接卖给官府,再让官府处理?”

    “官府?”黄仁冷笑一声,“官府之人,有如豺狼一般,平常之人,皆言我等商人为奸商,事实上,我等所行之事比起官府诸人,实在是不值得一提,如果把米让他们卖,那不知道要被贪了许多,也不知道粮米之价要被他们卖上许多。”

    他对官府如此排挤,倒是让王贤颇为意外,按理说,官商勾结,尤其是这个黄仁是一个奸商,应该和官府关系密切,最起码不至于憎恨。

    他却不知的是,昌化县一向是大农之县,对工商看的极轻,更何况这粮米之铺每年都向官府送了不少敬钱,又受了官府的白眼,一直以来都没什么好气,这样以来,自然对官府满腔怨气,如今听到王贤提起官府,他自然就冲口而出。

    待说出口来,他才发觉不对,不由悻悻一笑道:“方才失态了,王公子不要当回事。”

    “不,你说的对。”王贤这时摇了摇头道:“官府之人,实在是极为可恶,从上到下,营私舞弊,惟利是图,都说奸商,其实官更奸。”

    “王公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