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会议开始了,大明朝内阁人员都是无比精明干练的人中龙凤,办事效率特别高,而负责具体介绍的内阁书办们,人人记忆力惊人,口若悬河,介绍各项情况十分高效。
第一项议题:防洪,决定投入巨资,整修长江.钱塘江.淮河.鄱阳湖.洞庭湖.太湖.黄河.都江堰.嘉陵江.嫩江.辽河.大同江.汉江的重点部位这就叫做未雨绸缪,对于巨大的洪水隐患,竭尽全力予以防范,同时尽力完善农田水利体系。这一条是造福于民,而且深得民心(很多老百姓已经把万历称为历史上修水利最出色的皇帝,是第二个大禹),所以内阁一致赞成,这是多少个皇帝想做而未做或者不敢做的事情,现在网虫说做就做,真是千古明君。
网虫特意强调;各地一定要稳妥进行工程,不能催逼劳工太急,同时坚决保证饮食质量,哪里激起民变,哪里的官员就要掉脑袋!
第二项议题:修路,决定修建四纵四横八条大路,并且同时对京杭大运河进行加宽加深,允许各地商人入股,由朝廷加高额利息予以偿还,但与水利设施不同的是,水利设施由于关系重大,是朝廷各地官府直接组织劳工施工,而这八条大陆是由朝廷转包给各地商人修筑,商人得到朝廷的施工费和投资红利,朝廷则负责工程质量的监督。
网虫下令:修建的大路每五里地设一石碑,上面记载施工者和监督者的名字,那里的路面严重不合格,就把那里的施工的工头.老板和监督官员活埋在那里。
这一项也没有太大争议,顺利通过。
第三项议题:裁撤内宫一半太监,并放还全部大龄宫女,全票通过。
第四项议题:网虫委托沈励提出的一百九十七人的官员提拔任用名单,都是中央各部门的重要职位,其中最高级的是几个部的侍郎这样的重要职位,这立刻成了会议的焦点。
李三才和刘宗周一看名单,脸都气白了:这里面大多数竟然都是留学回来的官员或者有名的“二鬼子”(守旧派对那些崇拜外国事物的人的贬称),简单说吧,这份名单是西学派大集合,但是还知道遮遮门面,兼顾了浙党和沈励.李廷机等人的个人势力,连熊廷弼的两个表弟都榜上有名,就是根本没有一个东林党人!
这也做得太绝了吧?
但李三才和刘宗周又不能明说,总不能说:“为什么没有我们的人?”这不成了结党营私吗?当着皇上,谁也不会做这样的傻事。
李三才强忍怒气,向沈励问道:“首相大人,这份名单上大多数的人资历浅薄,闻所未闻,一下子竟提拔到如此高位,似乎不妥吧?比如这个洪承畴,刚刚当满了三年知县,就提拔为陆军部处官,似乎……再比如这个李汉昌,留学三年刚刚回国不到半年,竟提拔到外务部司官,这个刘宗道.叶浅予.黄维方不是我瞧不起他们,他们不过是在外国读了几年书,回来就做高官,那么那些没有出过洋的官员们怎么办呢?是不是从外国回来的就是人才,外国的月亮就比中国圆?!”
沈励不由笑道:“李大人这话说得有点过了吧,不能全部抹杀吧?”
刘宗周笑道:“最好我们召集有关主管官员,好好商议一下再做决定,为国家选拔人才是根本性的大事,不可草率。”
沈励笑道:“好吧,既然两位大人坚持,那么我们就把这几份名单都留到改日讨论吧!”
他说完就又从手边拿出了两份名单,交给众人传阅:武将名单和地方大员名单,尤其是地方大员的名单里面,东林党人获得了四个巡抚两个总督的提名,不是网虫喜欢这些人,而是他们的威望和社会地位实在太高,不得不予以提拔。
李刘两人一看,不由得一股怒火直冲上脑门:原来沈励抛出第一份名单竟是引蛇出洞,故意引诱东林党人提出反对意见,这样就顺理成章的将原来拟订的东林党人占据优势的地方长官名单也一并“改日讨论”了。
这样一来,东林党人虽然阻止了这一份中央各部门人员的大名单,但是也同时失去了几个重要地方行政长官的小名单,显然是失大于得了。
李刘二人只能硬生生的将这个哑巴亏吃下去,因为“改日讨论”的建议正是自己刚刚提出的,不可能马上改口吧?!
这个问题暂时搁置,紧接着第五个议题:朱常润建议将驻日本军队仿照欧洲国家军制进行全面整编,建议朝廷调派三百名得力军官前往协助整编,而且最好能够多招收一些欧洲人前往。
他的理由很简单;如果驻日本军队整编完毕,战斗力将大大提高,可以减少驻日本军队为十二个军,节省国家大量军费。
李廷机率先表态:“这个建议不错,我们正好可以在日本进行整编,那里空地很多,是最好的军事训练基地,朝廷早晚都得进行这一步。”
熊廷弼笑道:“臣老早就向皇上提议这样做,只是没想到殿下也有同样的想法,我不敢说英雄所见略同,最起码也叫……”
沈励打趣道:“心有灵犀一点通!我支持!”其实明眼人一眼就可以看出,这件事情显然三人已经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