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楼兰情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卷 往事--吴越争霸 第六十三章 乌桓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兵是出塞到了辽西的,只是没有参加白狼山会战。那么这几万步兵来干什么?上一个问题说了,沿途需要修路铺桥,这些步兵很可能承担了这些劳动,为骑兵节省体力,同时他们还要携带干粮和武器。等到马匹越过山区,骑兵立刻上马“涉鲜卑庭,东指柳城。”,这样这些重装步兵就远远落后了。毕竟从平冈到柳城还有上百公里的路程。曹操和众大将率领虎豹骑、亲随精锐骑兵和田畴、邢颙的“五百部曲”急行军,丢下主力步兵,结果在白狼山和乌桓主力遭遇,于是就上演了“白狼山之战”那一幕。

    为什么说曹操的骑兵是“万骑”?这只是约数,可能是万余,也可能是数千。《曹瞒传》曰:“时寒且旱,二百里无复水,军又乏食,杀马数千匹以为粮,凿地入三十馀丈乃得水。”这个“杀马”不知道是杀自己部队的马还是杀当地辽西马。

    而再联系“白狼山”之战曹军以少胜多,并能击溃“数万”骑兵,那么曹军骑兵的数量级应该保持在“万人”是比较合理的。也就是,曹操带到辽西的部队总数量要超越乌桓的部队,但是真正打败乌桓主力的却是比乌桓部队少的曹军骑兵。

    七、东临碣石。

    白狼山之战后,曹操“屠柳城”。他没有进一步追击逃亡到辽东的二袁,而是坐等二袁的人头。果然,没多久公孙康就把它们送来了。这就是著名的“隔岸观火”,《演义》里是郭嘉的计谋,名为“遗计定辽东”。是不是郭嘉的计谋我们不知道,但郭奉孝确实死于此时此地,当时环境恶劣,“寒且旱”,连曹操自己也说:“这次赢得困难,赢得侥幸!”郭嘉英年早逝很可能是因为水土不服,这也成为曹操志满意得之际美中不足的原因。紧接着,曹操收编三郡乌桓骑兵加入自己的军队,“由是三郡乌丸为天下名骑”。大大发展了曹军的骑兵部队。建安十二年九月,曹操从柳城班师,此时滨海道可行,曹操途经碣石,策马上山,遥望渤海,回想自己功盖寰宇,意气风发,于是留下《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编辑本段]

    【范明友击乌桓之战】

    秦末汉初,匈奴冒顿单于击败东胡,东胡残部逃至今内蒙古及大兴安岭以东地区,后形成乌桓、鲜卑两个部族,汉初臣服于匈奴。武帝时期,汉击破匈奴左翼(东部)地区,将乌桓迁徙到上谷(郡治沮阳,今河北怀来东南)、渔阳(郡治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右北平(郡治平刚,今辽宁凌原西南)、辽东(郡治襄平,今辽宁辽阳市)、辽西(郡治阳乐,今辽宁义县西)五郡的塞外地区,设护乌桓校尉,负责对乌桓的监护与统领。

    乌桓势力逐渐强大,至昭帝元风三年,数犯塞。冬,辽东乌桓进犯汉朝边塞。是时,匈奴因怨恨乌桓掘其先祖坟冢,发兵袭击乌桓。汉拜中郎将范明友为度辽将军,率骑兵2万出辽东迎击匈奴军。匈奴撤兵。范明友遂遵从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兵不空出,即后匈奴,遂击乌桓”(《汉书,匈奴传》)的筹划,乘乌植遭匈奴袭击,损耗甚大之机,驱兵直奔乌桓,一举击杀其三名首领并部众6000余人,得胜还师。

    这一战是西汉抗击游牧民族侵袭的经典战役之一,范明友趁乌桓遭匈奴袭击损耗极大之机趁虚而入,一鼓作气,最后取得胜利。体现了其出众的军事才能。这一战之后,度辽将军范明友(霍光女婿)因北击乌桓有功,封平陵(今山东省历城)侯,后其大部子孙回迁南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