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金刚传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序章 楔子一 道士先生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道士先生(一)

    15岁前,易元生活在地球、中国的一个小山村。读书求学这许多年,易元觉得他们那村子不仅落后,还颇有点儿古怪。整个世界都大踏步的迈进了21世纪,但易元的村子里却还是沿袭着老风俗、老习惯。其体现多半就在那山垭上的庙里。

    易元居住的村子与邻村被一座小山隔开,顺着小路有个天然的山凹。这凹处长着颗矮矮壮壮的黄桷树。一到夏天,枝叶繁密,占地极宽。不知从何时起,这树就被村里人赋予了很多吉祥安康,风调雨顺的含义。在黄桷树下就有座原是敬山神土地的小庙,历时甚久。没有留下深厚的文化底蕴,剩下的也就是破旧不堪,摇摇欲坠的屋子。其它一块大大的平地。唯有“老年人活动中心”这块竖匾要新许多。

    每逢初一、十五,闲的发慌的老年人就会在这开个party之类。十里八乡的老人们齐聚一堂,奇形怪状,会让人由衷的感到--原来人是可以这么长的。还有许许多多的小孩。热闹非常!这里不仅热闹好玩,能吃到过期但平日里却还吃不到的零食,那棵又粗又矮极易爬上去的黄桷树才是最爱。

    易元虽是吃百家饭长大的,但他还是觉得这里的最香。这简直是占尽了吃百家饭的天时地利人和了。虽然,在一次偷偷看过老婆婆们煮饭后,对那用竹竿搭建起的厨房避之如蛇蝎。

    8岁发现这好处后,易元就学会有规律的到这来蹭饭了。认熟他也被他认熟的就是这庙里的个管事。其实奇怪,或者说在易元的认知里奇怪的事情基本就是集中在他身上的。

    那些老头,老太太们都会很恭敬的称他为道士先生。这个称呼给人感觉就不伦不类。庙里住的可是和尚,难道此人姓道名士么?可看他那似从没洗过的黑油油的长发胡乱挽的个发髻,插根发黑还有点弯曲的黄铜棍,再有凌乱的黑白相间的胡子,不知从何处淘到的古董级的长衫,无论天晴下雨,串亲访友都是这么套装备,这不就是传说中标准的臭道士么?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道士先生绝对不是没钱。

    初一十五,在进山坳的路口放上个募集箱,多多少少给点香油钱,不过分吧?可那些食物都是大家东拼西凑出的。况且远近十里八乡死个人做道场、看风水、选墓地是少不了道士先生,谁敢这时吝啬?不被人戳着脊梁骨骂不孝还能怎的?

    反正自从易元学会到庙里蹭饭开始就没见道士先生怎么花费过。唯一的就是一本地摊书了。“他这么狠钱,却又如次的节省,难道以后留着做棺材本儿?!”那时的易元甚至无不恶意的这么想。

    两人就这么一来二去混得熟了。易元小时候人本就长得乖巧、讨人喜欢。后来每次见到,道士先生还会主动笑笑,打个招呼。在这时,易元却又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看这道士先生全身上下无处不脏,可他笑起来的那排牙齿真的是好白好亮。

    自从知道易元是个孤儿,对他更是关照。每次吃饭时总是把他叫到主席上去。因为每次小聚总会请些舞龙灯、踩高杆、唱地方戏的来助助兴。其它桌子当然就是素的,毕竟也是个庙不是。

    为了增加点节日的感觉,黄桷树下在搞活动时,道士先生也在那间独独的小庙门口放个自己用泥塑的菩萨,摆着些香辣纸钱,要烧的掏钱卖就是了,赚赚差价,方便的很。大量烧后的纸钱灰盘旋跌宕在屋里屋外,夹杂着浓浓的香油味,的确多了许多感觉。

    易元总觉得那些宝器得很,稍稍捧着点就会“哇哇”大哭,好不烦人。所以每次吃完饭他基本就会蹭到那屋子门口。如果只看个大概,那情形还是不错的,很有谈佛论道的古韵。但再仔细看看就会发觉有点不伦不类。

    道士先生坐在屋子正中的一张小桌前,靠门两边一排长凳,坐着的都是十里八乡里“德隆望勋”的家伙。道士先生在有节奏的一下下敲着自制木鱼,这就太另类了吧,道士敲木鱼?两边的人喋喋不休,吹胡子瞪眼睛争吵的却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这的确很古怪。

    一次次的混得熟了,易元的胆子也就愈发的壮了起来。再到后来就已经坐在道士先生一起的凳子上。反正也没人招呼他,这时看着外边“哇哇”大哭的小屁孩,易元清晰的感到一种升华,好不得意。

    后来发觉光敲鱼不念经总有欠缺,要学就学全套,于是就有了摆在木鱼旁的经书。这经书来历可谓奇特。是他花了两个大洋在地摊买的盗版《金刚经.坛经》合集。错字漏字当然多多。根据自己后来的念经经验,易元无不这样揣测道士先生:“念经嘛,横竖是没人能懂,图的不就是个有人开口,无人明了。既打破了寂寞,又不会让人迷失在话语所表达的意义、情绪里。如有本念经者自己都读不懂的经文,不就完美了!?”

    《坛经》更像故事,剔掉!所以前半旧的要死,后半本却又新的要死。

    有时到了关键难决时,老朽们总喜欢让道士先生做个裁决。有一次,道士先生大概是发觉停下来总是有欠缺。就示意了下坐在旁边无聊的易元。易元那时就感觉自己看懂了道士先生的意思,也就继承敲了起来。心中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