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很矛盾。
历史上八路军115师进入山东部队兵力较少,其中685团开辟湖西根据地,686团进入鲁南开辟沂méng根据地。于学忠部进入山东后,与山东省主席沈鸿烈矛盾重重,与八路军也是有合作有摩擦。看历史的时候,刘一民就心生感慨,于学忠部和沈鸿烈部坚持山东抗战,应该说是立了功的。但是他们除了和八路军制造摩擦,内部也争斗不休,最后导致沈鸿烈挂冠而去,于学忠部也退出了山东,而且损失惨重。算算他们在山东的战史,竟然是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在搞内斗,没有与日军打过一场可以记入史册的胜仗。他们发展的地方武装,绝大多数后来都投敌当了伪军。
这样的部队,在刘一民眼里,那纯粹是需要改造的旧军队。
八路军115师进山东,两个主力团加上我党组织的地方武装,后来发展成了30万大军,纵横于白山黑水和华东大地。国民党留在山东那么多部队,最后落了个山东省政府到安徽阜阳办公。这里面的道理值得多少人深思啊
罗荣桓还通报说,原在鲁西南的吴化文的手枪旅和在豫北的海军陆战队、山东省政府留守人员在我军突破陇海路南下后,竟然越过津浦路进入了鲁南,在费县与沈鸿烈、张里元汇合,被扩编为新四师,主要承担山东省政府的警卫任务。
手里有了部队,沈鸿烈的底气壮了。洪超远派人面见沈鸿烈传达刘一民电报精神时,沈鸿烈不但不撤销鲁南行署和收回对一些地方武装的任命,竟然摆出山东省政府主席的架子,提出山东要实行军政一体,各地税收应上缴山东省政府,待于学忠司令抵达鲁南后,统一划分防地,重新任命地方行政官员。
刘一民看完电报气得直笑,这日军的铁路封锁线简直就是泥做的,自己有特战队,想过铁路易如反掌。想不到吴化文这样的部队也能越过日军的铁路线,看来小鬼子一门心思盯着自己,后方警备部队还没有完全到位。
想想历史上八路军115师进入山东后,与山东纵队的关系也经过了几次调整,光是山东的领导人都先后换了几任,最后才确定115师兼山东军区,罗荣桓主政山东。这说明虽然是战争年代,虽然有铁的纪律,虽然有一心报国的忠诚,但人和人之间、政党与政党之间、不同体系的部队之间,都是有矛盾的。求同存异即可。
想开了,刘一民也就不再想是不是堵住于学忠入鲁通道问题了,反而突发奇想,历史上于学忠部的111师就加入了八路军,这支部队后来在万毅将军率领下随罗荣桓进入东北作战,成了响当当的主力。就是吴化文部,解放战争时也举行了战场起义,加入了解放军。要是能搞好统战工作,说不定于学忠部就会成为将来进军东北的先锋。这事值得认真研究。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糜集于徐州的日军重兵集团不上钩,而且有集中力量扫dàng山东的迹象。如果日军重兵集团全力杀向我军任何一个根据地,都可能使该根据地méng受重大损失。特别是泰沂中心根据地,那里现在办军工、办学校,搞的热火朝天的,可不能让小鬼子去抄自己的老家。
好个刘一民,阵脚不乱,当机立断,下定决心,立即发动攻势作战,稳定山东根据地形势,进一步调动日军主力。
根据这一思路,刘一民决心向陇海线、津浦线发动攻势作战,把小鬼子依托交通线建立的防线打碎,迫使日军主力四处救火,不断分兵,最后成为名副其实的交通线守备队。
如果日军主力不上当,仍然按兵不动,依旧打扫dàng山东根据地的算盘,刘一民的想法是调集山东主力全力南下,一直向南打,横扫江苏、安徽,一直打到长江边,把小鬼子开战以来在华中地区取得的成果彻底化为乌有。杉杉元如果还能沉得住气,那他就成日本的老大了,裕仁天皇估计也得给他端洗脚水了。
为完成攻势作战任务,刘一民给中央、总部去电并通报新四军军部和罗荣桓,报告决心发起对陇海路和津浦路攻势作战,并要求新四军首长迅速派有力干部和部队过江,成立江北指挥部,配合教导师经营苏北。
山东的局势演变***看的很清楚,知道如果再不采取措施的话,等日军重兵集团发起大扫dàng,厉文礼投敌现象就可能重演,鲁东地区、鲁西北地区局势会日益困难。因此,他很快回电同意了刘一民的作战构想,并在此致电叶ting、项英,敦促他们落实中央进军苏北的指示,迅速率主力过江北上,实现与教导师会师。
接到主席电报,刘一民当即通知罗荣桓,以教导师名义促请于学忠部迅速入鲁,派郭子化去见沈鸿烈,向沈鸿烈讲明山东抗战形势,讲明团结抗战的必要xing,让沈鸿烈不得随意扩编部队、授予番号,以免更多的不坚定分子步厉文礼后尘,造成更大的损失。同时,命令教四旅以鲁中警备旅名义迅速进至安丘、高密地区,稳定鲁中形势,但没有命令不得发起团级规模战斗。命令李清指挥教三旅、七旅、教八旅隐蔽向青岛方向运动,与胶东警备旅联系,做好攻击青岛准备。命令曾中生、蔡中率领冀鲁边部队做好袭占沧县准备。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