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在12月3日毛泽东与金日成的会谈,就必然提出了志愿军下一步越过三八线、乘胜前进的问题。
从当时战场形势看,尽管实际困难很多,但是参战仅仅两个月就把美军打得一溃千里,中国人民和朝鲜人民以及###阵营的士气大大高涨。这时志愿军的作战正处于一帆风顺的形势下,如果停止于三八线以北进行休整,则正是美国所希望的。而这时在###阵营内部,无论斯大林还是金日成都不希望看到志愿军就此停止。
12 月4日,中国驻苏联大使王稼祥向苏联副外长安·葛罗米柯辞行,就朝鲜战场形势问道:”从政治角度看,中国军队在成功地继续进攻的情况下,是否应该越过三八线?“葛罗米柯非正式地表达了苏联方面的意见:”鉴于当前朝鲜的形势,提出‘趁热打铁’这句古老的谚语是十分恰当的。“但是,经历了两次战役后,志愿军虽然取得了超出预想的战果,困难却也随之增长。第二次战役结束后,部队减员已达10万人,第9兵团又因冻伤严重至少二三个月无法参战。全军汽车因空袭和事故损失,只剩下260辆,供应极其困难。此时的朝鲜半岛已完全进入冬令时节,无论半岛南北,气候都异常寒冷。同时志愿军向南挺进,供应线延长,再加美军飞机的狂轰滥炸,后方公路、铁路和桥梁遭受破坏严重,物资供给十分困难,志愿军部队经常缺衣少粮。从鸭绿江向前线运送后勤物资不敢走公路,铁路也炸断了,只能靠原始的人力背送。不要说弹药,连战士吃的炒面、穿的棉衣都供不上。东线3个军除了一线的战斗员,上到军师长,下到唱歌跳舞的文工团员、烧水煮饭的炊事员,都动员起来往山上扛粮食,但即使如此,后来计算,东线的粮食只能满足部队最低生存需要的二分之一,许多的战士都是穿着草鞋,甚至打着赤脚,饿着肚子在零下四十度的雪地里向美军冲锋。
在西线,流传着一个感人的故事,42军一个班,上级发下一双棉鞋,战士们决定,谁站岗谁才有资格穿上这双宝贵的棉鞋。整整一个冬天过去,从鸭绿江打到三八线以南,这双棉鞋竟丝毫无损,然后又被完好地移交给接防部队……身在前线的彭德怀了解部队的实际情况,对冰天雪地中顽强战斗的将士们的疾苦感受最深,在占领平壤后,12月8日13时,彭德怀、洪学智、解方经过商议后,都认为现在立即越过三八线并不合适,但在三八线以北再打一场战役并无问题。
于是,彭德怀致电毛泽东,提出下一战役的考虑:”拟在三八线以北数十里停止作战,让敌占三八线。待我充分准备,以便明年再战时歼灭敌主力。“这时,苏联驻朝大使提议一气打到南朝鲜去,受到彭德怀的反驳。彭德怀还报告说:”速胜盲目乐观情绪已在各方面生长。“建议”我军目前仍采取稳进“。
然而,毛泽东越过三八线再打一仗的决心已下,他指出此役的必要性说:
”你对敌情估计是正确的…… 美英正在利用三八线在人们中存在的旧印象,进行其政治宣传,并企图迫我停战,故我军此时越过三八线再打一仗然后进行休整,是必要的。打法完全同意你的意见……“与此同时,邓华在第二次战役期间因翻车负伤,志司决定让他回国治疗,他临行前致信彭德怀,对战争形势的发展提出三个可能:
”一为敌被迫谈判求和,二为被迫撤出朝鲜,三为安上桥头堡一个(大丘、釜山)或两个(汉城、仁川)。如我能歼灭比上一战役更多的美军,则可能出现第一、二个可能,否则为第三个可能。根据今天情况看来,第三个可能性大。……假如打成第三种局面,我意作较长期打算。保留小部(两3个军)配合人民军并撑他们的腰,广泛开展游击战,去纠缠疲惫和消耗敌人……“22日,彭德怀将邓华的信转给毛泽东。毛泽东随即回电指出:”战争仍然要做长期打算,要估计到今后许多困难情况。要知道不经过严重的斗争,不歼灭伪军全部至少是其大部,不再歼灭美英军至少四五万人,朝鲜问题是不能解决的,速胜的观点是有害的。“同时考虑到为以后作战有利于歼敌,不使敌军过于集中,毛泽东提出不但人民军第2、第5军团现不要深入三八线以南,而且在第三次战役后,志愿军和人民军全部应后撤几十公里进行休整。
毛泽东还建议将越过三八线的战役提前至次年1 月,防止休整时间过长,引起资本主义和###阵线各国对我军意图的无端揣测,如果能于1月上半月打一个胜仗,争取歼灭伪军几个师及美军一部,在政治上则能带来较正面的影响。毛泽东最后还给彭德怀带来一个好消息,斯大林认为志愿军的领导完全正确,也了解朝鲜作战中的困难,主动提议给前线增加汽车2000辆!
毛泽东决定越过三八线再打一仗,是基于对当时战场内外的政治形势的分析作出。两个人都是对的。彭德怀前线统兵,必须从军事家的角度看待问题,毛泽东坐镇北京,必须纵览国际风云,从政治角度看问题。
此时,经过长期的讨论和筹划,中朝联合司令部成立了。
12 月初,志愿军乘胜追击时,与敌后人民军主力胜利会师,人民军收拢回来的部队已有3个军团,经过补充后刚刚恢复了战斗力。在胜利的鼓舞下,人民军主力求战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