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忌先后收到了梁虎子和成碧的来信,对东夷的形势也深感忧虑,这种实为争权夺利的事情,一旦打起民族旗号,向来都很棘手,因为那些野心家确能迷惑许多普通百姓,而且东夷现在还未建国,也未签订国书成为吴国的属国,如果吴国悍然以武力征服,势必把成碧现在所做的努力也付之流水。
范蠡使秦还没回来,烛庸自被排挤出权力核心后自觉无趣,藉着敲榨勒索越国的机会,跑到越国耀武扬威去了,也不在姑苏,其他诸臣都参与了朝议,对东夷这种文也不成、武也不行的局面都是一筹莫展,拿不出个解决办法。
就在这时,公山不狃的信使到了,公山不狃的信使知道庆忌与鲁国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担心直接求见会被他当场拒绝,于是辗转求告到相国孙武府上。孙武本是齐人,与鲁国三桓和阳虎素来没什么交往,不会过多考虑鲁国的感受。而且他是庆忌最器重的人,如果能说服他,事情才有成功的可能。
这就是公山不狃的人与展跖的人不同的地方,展跖的人都是山贼强盗出身,个个擅长武力,而公山不狃的人都是三桓家臣、家奴出身,其中做过家臣的,大多曾供三桓奔走,为他们做过许多事情,像官场、经商、经营治理乃至用兵打仗,各个方面都有涉猎,虽不精通,却胜在全面,做事懂得些斡旋之法。
孙武接见了公山不狃的使者,听他说明来意,也觉他的这支力量对吴国来说用处不大,展跖现在不到两万兵马,公山不狃能拉得出来的不到一半,庆忌如今不是致力于伐吴复国的阶段了,一万兵丁的作用。远不及与其他诸侯国之间几个信使往来,合纵连横所取得的成果。庆忌不可能为了公山不狃这支走投无路的人马,让鲁人和东夷人心生不满。
不过孙武是那种为人处事谨小慎微的性格,他今虽身为相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却从不独断专行,擅拿主意。虽知不可能,他在公山不狃的使者面前却未表露出自己地意见,冷静地听完他的来意,便使人将他带下好生款待,孙武便起身入宫将此事奏与庆忌。
此时已是新的一年二月初的季节,江南开始筹备春耕。铸铁农具、耕牛、从各国弄来的上等粮种的配备分发、农户拓荒垦田地安排部署,种种事情虽然繁琐,却关乎一年的生计。吴国的粮荒去年靠着商运解决了,今年注定整个天下都有粮荒,吴国不得不早做打算。像这样的大事,关系吴国的稳定和今后的发展,所以庆忌不敢疏忽,把掩余、文种等几个主管农事的官员都找了来,仔细商措。
好在文种确是这方面一等一的人才,而且自各国赶到吴国投效的士子们中,许多都来自农耕文明发达地中原地带,擅长管理农耕,有许多这方面的经验和知识。在文种的带领和这些士子们群策群力之下,已经拟定了详细地计划,并在有条不紊地执行着,庆忌垂询了一番,方才放下心来。
农事议罢,几位重臣不由又说到了东夷之事,原以为可以顺利接收东夷领土,在疆域和人口上迅速扩张,增强吴国实力。可是现如今在东夷所遇到的困难,却把东夷纳入吴国势力范围的过程不断推后,变得遥遥无期了。议论一番之后,掩余恨道:“ 这些东夷人真是忘恩负义,想当初他们几乎要被齐人消灭时,便赶着要来依附我吴国,如今齐人退兵了,他们立即翻脸,偏生我们还得摆出王师义军的模样。不能与他们兵戎相见。”
庆忌道:“每个人。首先都要为他自己,为他族群的利益去考虑。这事无可厚非,就像我吴国与楚国结盟,不是出于什么情谊,都是出于各自利益。那些惹事生非的部落,就是不想屈居人下,受人管辖。而因为威盛德隆,于是是群起投效,那只有数千年前一个部落生存很成问题的时候才有可能,自夏商周三朝以下,任何一个国家开疆拓土,鲜有不动刀兵,不以武力征服的。”
庆忌正色道:“吴国才是寡人地根基。吴国地百姓才是寡人地基础。为了吴国江山永固。扩张不可避免。对异族异域。必先威而服之。慑其骄妄野心。然后彻底纳入吴国治下。不纵容、不岐视。恩威并重予以治理。几世下来便彻底融合而为吴人了。寡人从没想过扮出一副圣贤模样。就能感化其他部族心悦诚服地归顺。那是最愚蠢地想法。如果需要。何妨动兵?问题是。如今寡人出兵。师出无名。齐人可正憋着劲儿要杀回东夷呢。而且越人楚人都是吴国地心腹大患。腹心之患未除。我们也不能在东夷扩大扩大战局。树立更多地敌人。棘手之处便在于此。”
庆忌刚刚说到这儿。寺人上前禀报:“大王。相国孙武求见。”
“长卿来了。快快有请!”
孙武上殿。先向庆忌施礼。再向掩余、文种还礼。然后说道:“臣启大王。东夷公山不狃遣秘使来见。因其身份不能直接入宫见驾。因此找到臣地府上。”
“公山不狃?”庆忌讶然道:“梁虎子正在东夷围剿他们。他们来见寡人做什么?”
见殿上几位都是朝中重臣。孙武也不予遮掩。便将公山不狃使者地来意诉说了一遍。庆忌还未说话。掩余已失笑道:“真是异想天开。我吴师在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