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人生断裂层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音乐神童与少年作曲家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才华,
便把一个油印的学生歌刊《圆明园歌声》交给他负责编辑出版。这个歌刊上时常刊登一
些在社会上听不到的不知名的“中外歌曲新作”。例如:
    《翻身之歌》(哈萨克民歌),巴哈尔、李斌丞译词;孙兰记谱。
    《西北风》(维吾尔民歌),哈克拉曲。
    《孤独的手风琴》(苏联歌曲),伊萨柯夫斯基词;聂尔洛夫斯基曲。
    《草原的鸭》(摩尔达维亚民歌),阿查多力亚曲。
    ……
    同学们根本不知道他们十分喜爱而且到处传唱的这些中外民歌新作的作者“伊凡诺
夫”、“扎西·旺堆”等许多名字,竟会是他们身边的同学施光南的化名。
    施光南创作的胆量越来越大。他居然想得出来把他创作的许多歌曲中的精华,编辑
成一本《中外民歌选》的手抄本,在北京的大中学的学生中广为流行传抄。立时,他的
不少得意之作竟然为许多大中学生四处传唱,流传多年。
    有一回,暑假。复亮带着儿子光南到青岛疗养。一天,光南在疗养院俱乐部门前的
广告栏上,看到了舞会广告的节目单上写着的演奏曲目中,有一首曲子的曲名和作者明
明就是他的作品和“笔名”。他兴奋之极,心儿剧跳不止,便想办法钻进人家的“排练
厅”,亲眼看到了那首曲子的曲谱,排除了生怕是“同姓同名”之误的疑惑。这是名副
其实的,正是他的作品。没有想到,他的化名之作,竟会从首都流传到了远方的海滨城
市青岛!那么,有没有可能他的作品也会流传到上海、广州或其他城市呢?
    他想,他必须参加这个舞会,去亲眼亲耳欣赏他的作品为人演奏时的滋味是什么样
子?
    傍晚,他跟随父亲去参加舞会。
    “喂,那个小孩子,干什么的?”施光南穿着短裤,装束有些儿不整,被收门票的
同志拦在了门口,“不准乱闯!”
    “这是我的孩子。”父亲出示证件,解释道。
    小光南平生第一次观看了正规的半专业性的乐队的演奏会。他做梦也万万想不到他
一个小小中学生的无名之作居然能够跻身于“世界名曲”之列,而被乐队公开演出……
    在舞会上,在回疗养院住处的路上,他的心儿一直无法平静下来!那天夜里,他躺
在床上,朦朦胧胧,久久未能入眠。他满耳响着海浪的波涛之声,满脑子飘飞着优美的
旋律……他又骑上他的那只会飞的“小木马”,在蓝色的海天上翱翔,在音乐的海洋上
翱翔……
    阳光明媚,微风轻拂,春日的温馨令人迷醉。施光南意外地在一张报纸的广告栏上
又看到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北京市少年歌咏比赛获奖作品晚会在某某剧场举行。节
目单上有一首歌曲《懒惰的冬尼亚》的曲作者,又正是施光南的化名。他飞快赶进城里,
奔到剧场门口。可这场演出根本不售票。他一下子弄不到入场券,只好在那呆站着发愣。
面前来了个教师模样的中年人,他鼓起勇气,向那位教师倾诉了他的隐秘和激奋,求他
帮助。对方为之感动,立即送给他一张入场券。
    “当一个穿绿背带裙的小姑娘从幕后走出来,演唱我的那支歌的时候,我忘记了自
己在哪里了。我好像和歌声一起飞起来了,飘远了……”他后来激动地回忆道,“这支
歌曲和我在青岛听到那支曲子都是我的作品公开为社会接受、承认和肯定的开始。我更
相信自己的音乐创作才华了……那些日子以后,我好长时间一直处于极端兴奋,甚至处
在有些儿忘乎所以的心态之中……”
    读高中后,光南不但功课成绩优秀,而且音乐创作的步伐也越跨越大了、越来越公
开了,再也不须搞“地下”,搞“化名”了:同学们也时常为自己学校中有如此的音乐
天才——少年作曲家而感到骄傲,同学们和团支部极为支持施光南的业余爱好。
    “有的人用体力劳动为祖国服务,有的人用知识为祖国服务。”光南对团小组长说,
“我的志向是用音乐用歌曲为祖国服务!”
    “谁会知道施光南将来就不能成为中国的贝多芬?!”团小组长极为理解和支持施
光南的理想和志向,他对同学们说,“我们应该支持帮助他实现自己的理想……”
    同学们自己凑钱帮助施光南油印出版了一本歌曲集《圆明园之歌》;并为他举办了
他一生的第一个个人音乐会……
    光南对音乐艺术的执著追求,感动了并不懂得也不甚喜欢音乐的妈妈;此时他已决
定要去报考中央音乐学院。因此,必须尽快去进修学习钢琴这一课。妈妈急急带着儿子
赶到无量大人胡同的一位钢琴教师林太太那里拜师。
    林老师被眼前的难题难住了,中国的年轻钢琴家刘诗昆17岁时就在国际比赛上获奖
了,可施光南已经16岁了,还从来没有摸过钢琴!
    “我教的都是三四岁或五六岁的孩子们。你的孩子都已经这么大了……”林老师无
可奈何地摇摇头,“这孩子学钢琴,实在太迟了。”
    “能不能例外……”光南的妈妈求情道,“我们是×××介绍来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