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德君
1998年是春涛诞辰100周年。他离开我已48载了,那还是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举、万事更新的年代,享年52岁。周恩来总理在郭春涛追悼会上曾拉着我的手沉痛地说道:“春涛是累死的。”回忆我们共同战斗的岁月,往事历历在目。
一、在并肩战斗中相识
我和春涛初识于1927年大革命时期,在冯玉祥的西北军(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二次北伐的征途中。春涛是武汉政府派去的人,当时,武汉政府还是坚持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坚持国共合作的政治路线,反对蒋介石叛变革命的。春涛是代表国民党方面的人,任政治部组织处的处长,同时还在军校讲课任教官,是坚定的国民党左派,我是随军女子宣传队队长,军特别党部成员,是代表共产党方面的。在
整个行军和战斗过程中,双方相处得很好。1927年5月徐州会议后,冯玉祥倒戈清除西北军中的共产党,全部公开的共产党员被押送出境,春涛对我们相当同情,在我寻找组织。漂泊无依的困难时候,曾收到过他的来信,表示愿意筹款资助我出国去。
1936年春涛由刘湘的高级顾问马叙伦介绍到四川来策动刘湘反蒋。刘湘被春涛的才学与辞令所折服,请春涛做他的秘书长,并请春涛再找几个笔杆子,与他的枪杆子相配合,要与蒋介石争一个高低。“七七”事变后,春涛积极策动刘湘出兵抗日。我由于大革命失败后,在混乱中失去了组织联系,又加上重病返乡,这时也在刘湘的川军中担任一个参议官的闲职。春涛来找我,希望我帮助他了解地方上的一些情况,我很乐意这样做,这样我们又成了反蒋抗日战线上的战友。我们曾共同资助了不少的从抗日救亡运动中涌现出的杰出青年,由春涛联系周恩来和林伯渠的关系,介绍他们去延安,因为春涛和周恩来是在法国勤工俭学时的同学和朋友,作为国民党的左派,他们一直有联系。
刘湘任国民革命军第七战区司令长官时,春涛担任了第七战区阵地委员会主席,与刘湘共同出川抗日,直接参加了南京保卫战。1937年冬,刘湘撤退到武汉,最后病死在武汉。
二、共同投身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刘湘死后,由于川军的矛盾,春涛失业了,到了重庆,那时的重庆已是国民政府的陪都。同一时期我也放弃在川军中的职位来到重庆,准备奔赴延安,回到党的怀抱。春涛答应帮我联系,并愿护送我到延安。他也想到苏联去学习军事,回来好参加抗日报效国家。但周恩来却指示春涛留下来,配合中共党组织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工作。因为春涛是国民党第一届和第二届代表大会选出的中央委员,与国民党上层人物及各界人士有着广泛的联系。春涛建议我留下帮助他工作,董老(必武)也建议我留下,由于工作的需要,在朋友们的建议下,我们就结合了。
周恩来同志指示,要加强争取杨虎的工作,我们在报上登了一个简单的结婚启事,就在杨虎家设了一桌简单的婚宴,这一婚宴也就成了一次有意义的统战活动。后来春涛还与杨虎结拜为兄弟,我也跟着叫杨虎为大哥。杨虎很器重春涛的才干,几乎是言听计从,在以后的岁月中,杨虎的各种关系,对我们各项革命工作的开展,都起了不小的作用。
婚后,就以我们家为据点开展了活动,从此我和春涛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直到伴他走完人生的历程。
先是成立了一个以周恩来、董必武为首的不公开的九人小组。成员有张澜、陈铭枢、郭春涛、杨杰、杨虎、章伯钧。姚觉五等九人,又叫九人团,经常在我家开会,有时周恩来夫妇还来我家作客。后来九人小组规定每周一开例会,周恩来、董必武不一定每次都来,具体的联系与组织工作都由春涛来完成,大家也都明白,春涛的意见是传达了周公(即周恩来)的意见。这个九人小组在抗日战争前期,起了
不小的作用,因为参加这一小组的人,都是各方面的有代表性的人物,都有各自广泛的社会联系。到日本投降后,形势有了很大的变化,各民主党派纷纷成立,爱国民主运动蓬勃开展,蒋介石被迫召开了旧政协,这个小组被别的组织活动所代替,就自然而然地解散了。
1939年,周恩来同志为了进一步扩大抗日统一战线的范围,指示王炳南与春涛配合,共同组织了“东方文化协会’,以团结东方各民族各国共同抗日,由王炳南出面请于右任(国民政府政治院长)担任会长,由春涛出面请罩振(国民政府司法院副院长)担任副会长。郭春涛、王炳南、秦德君、李俊龙、胡秋原为常务理事,郭春涛兼任秘书长负责日常领导工作。会址就设在我家,我家门口一直挂着一块
“东方文化协会”的大字招牌,一直到抗战胜利复员到南京时,这个机构才自行停止了。
协会的成员还有日本反战同盟、台湾抗日组织、越南。泰国、印度等东南亚各国的代表,协会参加了各种形式的抗日活动,沟通了各国的抗日信息,同时还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