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史郎日记 第四卷 昭和十三年 二十七岁
四月二十一日。
徐州仍未攻下——这一点我们真想象不到。都以为徐州已经失陷,因为很久以前就开始攻打徐州了。
但就是这个徐州,据说仍未攻克。而且听说友军正在持续奋战,我们的部队必须赶去支援他们。
下午七点,我们又坐上了闷罐车。两小时后列车开动了,在黑暗的大地上疾驰
。天亮后,一望无际的麦田跃入我们的眼帘。灿烂、丰饶而安宁的麦田里站着农夫
,没有一点战争的影子。这和我们威风凛凛地全副武装、东奔西走的样子颇不协调。
二十二日晚九点,抵达长辛店。晚十一点发车,列车又在黑夜里飞奔,于二十
三日早晨六点半抵达天津。列车一直停到中午,然后沿津浦线南下。其中经过独流
镇站,这是我难以忘怀的地名。昭和十二年夏,第一次上前线到的就是这一站。
我们的列车于第五日凌晨一点抵达黄河。敌人将大桥破坏后逃走了,我方正在
夜以继日地进行修架。这里宛如大城市的夜晚亮着无数的电灯,灯火辉煌,从远处
看去,谁都会以为这是个大城市。
列车在沙地上停下了。地上就像下了一场大雪,盖了一层足有一尺厚的细沙,
鞋子“咯吱咯吱”地往下沉。
起重机和锤子发出巨响。苦力们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有的在沙地上,有的在
水泥背后,有的在木材旁边,迷迷糊糊地打盹休息。
原先绵延不断的长桥已被毁,成了一截一截的。踩着沙往前走,经过一座宽约
一间的临时浮桥,桥上灯火通明,好似张灯结彩一般,上面竖着“黄河兵站桥”的
牌子。黄河水晚上看上去也是那么昏黄混浊,据说一升黄河水里竟含四合泥。
浊流被压弯坠落的铁桥和栈桥遮挡后,带着水声急流而去。浪尖在灯光下闪着
银光,没入黑夜之中,这情景就恍如眺望大贩的道顿崛(大贩市区最繁华的地方。
)一般。我想算算黄河的河宽,便记下了过桥的步数。共八百步长。过了黄河,再
稍往前,有一片宽阔的水洼,蘑菇丛生,青蛙欢鸣。蛙鸣声给人一种意味深长的感
觉。
我们再次坐上火车,一路南下。
津浦线与平汉线相比,可以看出文化方面的长足进步。
津浦线沿线的人家稍许开放些,窗子之类的也都对外开着。平汉线沿线的居民
,则一家家都像害怕外来袭击似的,把门关得紧紧的,连窗子也不对外开,而且每
户都高垒围墙,以防敌人入侵。津浦线的车站,就连萧索的乡村小站,建得也比内
地的农村车站气派得多。
沿津浦线南下,眺望窗外,到黄河为止的风景就像是一片泥土堆成的汪洋大海
,其间还有很多湿地。一望千里的远方,甚至与天边相连的尽头,没有树林和村庄
,风景线里是一片土,除了土还是土,只偶尔能看到一棵小树或是少量的草。
很快便是一片寸草不生、荒土遍地的大平原,一直远接云彩,消失在天边。我
觉得一过黄河,地形和文化都在变化。黄河以南比黄河以北更进步,没有湿地,田
地耕种仔细,树木和杂草都跟内地的平原没什么两样。彰德一带天很热,我们都只
穿了夏装,可经过天津附近时便有点冷,就又套上外套,但随着南下,渐渐地又热
了起来。
我们的列车鬼赶着似的疾驰。我们福知山的新兵和预备兵在泰安驻守。我最亲
爱的弟弟也在这里吧!我们错身而过,感受着对乡亲无以言表的衷情,彼此大声呼
唤着别离而去。
“台儿庄战斗激烈,要小心啊!”他们从站台追过来,提醒着,呼喊着。
“谢谢。我们一定加油!”我们在车上招手,心中满是惜别之情。
目标徐州,目标徐州,列车飞奔。
长长的一串列车从前线开回来了。呀,车上满载着伤员:穿白衣的,头上扎绷
带的,吊挂着膀子的,脚绑着绷带的,苍白得面无血色的。这是辆伤员列车。
“为我们报仇啊!”他们恨恨不已地吼着。
“怎么个情形?他们拼命顽抗吗?”
“够厉害的。”
“不是说有五六十门炮吗?不是说有帆布水桶那么大的、还有炉子那么大的炮
弹会像机关枪似的飞过来吗?据说还有铁桶那么大的炮弹飞落下来。他们有很多这
么厉害的炮吗?
这么说可能有点夸张吧?”
“那么说嘛有点夸张了,不过十五厘米、二十厘米左右的家伙是会掉下来的。
估计两三门是有的。其余是野战炮和迫击炮,迫击炮像是有二三十门。刚开始我们
还以为二十厘米的炮是要塞炮呢。后来发现,我们往后退时,炮也跟着往后射过来
,所以好像是个移动的家伙。一个中队有三十个左右的人进攻呢!”
“给打得够呛吗?”
“嗯,相当厉害。现在是两个师团在打,实际上只有一个半师团,因为人越来
越少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只是要给炮弹打中可就惨不忍睹了。”
“进攻的兵力不会太少吧?”
“晤,足够了。与其挤成一团去进攻,倒不如人少的好。
人少一点,奋战一场就行了,而且损失也少。不过,你们去帮忙可太棒了!多
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