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寻根、与上海
作者:马丁
我和上海的最大渊源是,上海是我的出生地,然而我却非上海人,所有对于上海人特性的描写,完全不适用于我。二次大战后,我才三、四岁时就和父母及大弟回台湾了,所以无论从文化和血缘上而言,我仍是道地的台湾人。可是小时候父母亲常提到有关上海的事迹,多少留下了些情感上的痕迹。
家父是台北县瑞芳镇农村生长大的,从小父亲早逝,须半工半读,每天步行到基隆读书。年青时由于日本老师的支持,去上海这个中国最大都会之日本租界住了将近十年,做了些小生意,存了些钱,后来所有积蓄全都买了日本公司股票,战后皆成废纸,回到台湾之后一切须从头开始。
他那农业社会的敦厚个性无法适应那越来越复杂的台湾商业社会,一直到一九九三年四月十六日他在台大医院逝世为止,由于商场上的挫败遭受到不少的创伤。使他一直感到安慰的是,一生尽了很大的力量,让子女都受到良好的教育,而个性坚强、乐天的母亲则是背后的支柱。
我今年四月八日与内人自澳洲经新加坡到上海,一周后我的大女儿从旧金山、她的二姨妈自台北也赶到上海,接著我母亲与两个弟弟也专程从台北来会合。我们终于在上海找到了当年的旧居,特写此短文来追怀我已故的父亲。
父亲逝世前一年(1992年)曾和母亲去大陆旅游,到了上海虽然没有找到故居,仍感慨万千,回来之后写了封长信与我,摘录如下:
“五十年后的今天再度来访上海,变化很大,当时大陆总人口是四亿,台湾是四百万,上海也是四百万,现在台湾是两千两百万,上海是一千两百万。上海没有古老的历史,一百多年前只是黄浦江边的砂埔地,今天成为中国大陆最大的城市。
当年有英国、法国、及日本租界,英租界(目前外滩一带)最繁荣,是经济与金融中心,法租界(淮海中路一带)是高级住宅区,日本租界有许多日本人居住。大银行、大公司皆设立在英租界内,所有电车、公车、水电、电话公司全由英商经营,连日本的公司、银行也都设立在英租界内,美国势力微小,经济上几乎全是英国人的天下。
邓小平要在1997年收回香港,并建设上海为世界金融贸易中心,因此上海吸引了各国财团去投资建开发区的高层住宅大楼,今年(1992)三月公开出售,因供不应求在三小时内销售一空,但当地人月薪只人民币两百元左右,买房子是一辈子都追求不到的梦想。
浦东在五十年前是一片大荒野,目前浦东开发约须要五百多亿的人民币。大陆计划把浦东香港化来带动六千三百多公里长之长江流域。长江是一条龙,浦东是龙珠,龙头是长江三角洲以上海、南京为中心所带动的江苏、浙江一带;龙身是长江中下游以武汉为中心所带动的湖北、湖南、安徽及江西地区;龙尾则是长江上游以重庆为中心所带动的四川、云南、贵州、青海及广西自治区。
江南大平原(长江以南)自南京坐火车到上海约五个小时,上海到杭州火车也要四个半小时,一共坐了十个小时的火车。铁路两边都是一望无际的广大平原和田野,也没有工厂,只有农舍,所以空气没有污染。
江南土壤非常肥沃,种植稻谷、蔬菜可以不必用化学肥料施肥耕种,江南田野可利用的空间还很多,大陆的地下资源很丰富,尚未被充分地开发,一旦积极地开发,将成为很富裕的国家。
我们祖先的故乡是福建省的泉州安溪。泉州、厦门和漳州被称为闽南金三角地区。泉州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古城,也是著名港口,从厦门坐公车到泉州约须五、六个小时。我们祖先在一百多年前,乘帆船过海峡来台湾。除了山地同胞之外,所谓的台湾人就是和老人与客家人,和老人分成泉州人和漳州人。
这次的大陆旅游很幸运地能到厦门住一夜玩两天,因为参加旅行团无法去泉州安溪寻根探祖,深觉愧对祖先,但能达成愿望的一半,也感到安慰。即使在美国的许多黑人也都有去非洲寻根探祖的愿望,而我们重视慎终追远且经济富裕的台湾人更要维持寻根的传统。”
父亲在逝世的前一年,于离开上海约五十年后,以七十七岁的高龄和我母亲(时年七十四岁)第一次再去大陆旅游,触景生情乃人之常情。
对于我而言,虽然上海是我的出生地,但因四岁就回台湾,历史的意义远大于感情的成分,而历史又包括个人出生以及上海本身的历史。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都与上海有关。而且近年来上海(尤其是浦东)的经济改革与发展,引起了世人的注意,使我对于这城市特别感到兴趣。
我在去年十月去上海住了十一天,今年四月又去住了一个多月。去年是自己去,今年除了我和家人外,澳洲黄金海岸五、六位台湾同乡去长江三峡旅游后,也不约而同地在上海见面餐叙,几乎有“声势浩大,有备而来”之感。
这次的接触较广,了解较深,和去年的观察角度及感想都有不尽相同之处。更值得纪念的是找到了上海六十年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