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德国的七百万权隶劳动大军,他们中有劳工、战俘和妇女,纳粹榨干他们的最后一滴血。累死、饿死是他们的归宿。
早在1937年,主持德国四年计划的赫尔曼·戈林就找人算出,德国的工农业生产缺少十五万工人劳动力。希姆莱根据戈林的指令,曾采取种种措施确保搞到所需要的劳动力。到1939年1月,德国劳动力的缺口已突破五十万大关。由于在“加强德意志民族”命令下一步德国人向已驱逐出波兰人的总督辖区的转移,加上几十万德国强壮劳动力弃工从军参加作战部队,以及军火工业日益增长的需要,德国劳动力需求与劳动力供应矛盾日益突出。到1939年1月,希特勒和戈林采纳了格赖费尔特回迁德意志民族入德国定居的建议,着手将居住在国外的德意志人向德国境内本土迁移。1939年7月,意大利政府同意将居住在意大利但说德语的南提罗尔人迁回德国。9月,希特勒又同波罗的海沿岸各国达成协议,允许鼓励波罗的海沿岸的德意志人迁固德国。但是由于需实行希特勒的“民族优化政策”,许多德国人被迁到了新的占领区。随着德军占领区的扩大,外迁的德国人也越来越多,回迁的德国人数量与德国实际需要的劳动力数量相差甚远,这使希特勒意识到劳动力问题已严重影响了建立欧洲新秩序的进程。终于有人向负责提供劳动力的希姆莱提出了奴役外国劳工以填补德国劳动力不足的想法。这个建议很快得到希特勒与戈林的赞许。他们认为通过招募外因劳工既可以达到维持德国工业水平的目的,又可以达到削弱被占领区人力资源潜力的企图,最终通过劳动而达到毁灭他们的目的。
招募和强制征集外国劳工的任务是由德国劳动调配办事处来执行的,而其最重要的事务,就是将招募的外国劳工押运到德国的军工企业。
为了能够为德国的军工企业招募到可用的劳动力,德国人使用了各种各样的手段。应该说德国人抓劳工的办法起初还是比较温和的,甚至还加上了许多伪装。但其后,随着德国形势的变化,德国人逐渐撕去了伪装,面孔越来越狰狞,手段越来越阴狠,气氛越来越恐怖。有时人们只要一定出教堂或影院就被德国人抓走了。许多人莫名其妙地失踪,搞得人们惶惶不可终日。特别是在西欧,党卫队干脆把城里的一段地区封锁起来,把身强力壮的男女全部抓走。在农村,则采用了包围全村进行搜捕的办法。在东欧如果发生抗拒强迫劳动命令的事情就干脆烧掉整个村庄,把居民全部运走。
起初,德国的招募政策披着合法的外衣。按照第四个海牙公约附件第52条想定,使用劳动力应提出要求,然后通过提出劳动合同的德国劳动部门由工人自愿报名受雇……然而不久,德国人就撕下了合法的假面具。他们强迫战俘从事国际公约所禁止的劳动,到最后德国人采取武力来实现其招募劳工的计划,毫无顾忌地使用暴力手段。……
在法国,强制劳动先由绍克尔强加给法国傀儡当局,又由维希伪政权立法施行。其中的来龙去脉可通过绍克尔的四个步骤来说明。1942年春,德国工业急需劳动力,绍克尔刚被任命为劳动力调配全权代表,劳动力调配当局就决定从法国招募十五万名技术人员。1942年6月,绍克尔赶赴巴黎,同法国部长们进行了多次会谈。尽管法国当局极不情愿实行义务劳动制,但仍决定采用欺编性手段征召十五万名专业技术人员。后来由于法国工人的反抗,绍克尔的招募计划遭到了失败。绍克尔于1943年1月又采取行动,推出了以义务劳役为标志的招募活动,先对1920年1月1日到1921年1月1日之间出生的法国男性公民进行普查。这一统计刚开始,就又发布一道命令,要求所有于1920年1月1日到1922年12月31日之间出生的年轻人都必须承担义务劳役。这一步骤使数万名刚年满二十岁的年轻人在1940年到1942年间被送往德国。1943年4月,绍克尔要求法国当局在5月份和6月份分别向他提供十二万名和十万名劳工。随后,在整个法国,那些在1942年年满二十岁的年轻人到处都遭到追逐。绍克尔就是企图通过这种高压手段以强迫招募的方式从而实现大规模运送劳工的目的的。1944年,纳粹当局决定确保向德国运送四百万名外国劳工。绍克尔以两项既定措施为行动准则:所谓的工业疏理和1944年2月3日颁布的一项扩大强制劳动范围的法令,规定自1944年2月起,所有十六至六十周岁的男子和所有十八至四十五周岁的女子都必须从事义务劳役。而对不执行这个招募法令的,则实行拒发或剥夺食物配结证的罪恶强制手段,将不肯就范的大学生以开除学校的手段逼迫其就范。就这样,通过逮捕和报复等威胁手段,最终保证了向德国输送外籍劳工的数量。法国政府的经济问题研究报告指出,从1944年1月1日到同年6月30日,这段时间共有二百六十万名法国籍劳工被迫为纳粹德国的战争活动服劳役。绍克尔承认,在德国共有过五百万名外籍劳工,其中仅有二十万人可算作是自愿受雇者。而在事实上,截至1944年9月底,为第三帝国做苦工的外国劳工共达七百五十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