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国足球俱乐部内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部分:光明曲折的未来之路 2O.俱乐部,你要大胆向前走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但是,就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中国足球在宏观决策上错失良机,误以为造成中国足球落后的根本性原因是“主观”、“精神”所致,公开明确规定“中国搞足球与其它体育事业是公益事业,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进一步把中国足球与经济的联系割断。

    仅仅靠向国家伸手要来的2OO万元(仅相当于日本和韩国等邻国足球经费的六分之一),中国足球,到底能有怎样的素质?

    怎样的战斗力?

    中国搞足球运动是亏本的。国家每年节衣缩食,从国库中拿出相当一笔经费,才足以支撑中国足球艰难度日。“经费不足”是中国足球界上上下下大为苦恼的事情。刘国江在80年代后半期曾率队先后两次获得全国足球冠军,按规定,第二年便可取得资格代表中国参加“亚洲俱乐部杯”以及“优胜者杯”比赛。后来仅仅因为“经费严重不足”,干脆忍痛割爱,主动放弃。

    其实,解决经费不足的办法很多。足球运动这项事业本身就是“金饭碗”,具有点石成金的特殊功能。只是由于“君子不言利”这一封建文化桎梏的羁绊,使相当层次的决策者们也面对理论禁区,谁也不愿冒风险,谁出不敢越雷池一步。

    经济困难终于使大家前进了一步,中国足坛开始接收来自企业、厂家尤其是港澳爱国人士的赞助。但毕竟这不是“主动”出击,而是“被动”的接受施舍。

    经济上的窘迫又对搞足球的人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有人搞了一个令人心酸也是有趣的计算,同样身为国家队队长,戚务生要从三国一直踢到现代,才能挣到贝肯鲍尔那样多的工资。

    不可否认,从建国初期我们的足球界有无数不计报酬、默默奋斗的英雄人物。但是作为一项竞技体育运动的足球,又有它极其特殊的一面,它需要从事足球运动的人在一段时间内毫无保留地全身心投入。这是足球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而当时的中国足球运动员,往往在二十几岁的时候,就人心思动。这是因为足球毕竟不是终身职业,未来到底怎么样,前途难卜。不论进厂学一门手艺,还是去上学,必须趁早,否则就来不及了。在风华正茂的时候,中国球员往往就离开了足球。

    下面是极有代表性的例子。

    1986年,我国某著名甲级队又获得了全国联赛冠军。照例上级领导宴请全队吃一顿饺子,这是多年来传统的“犒赏”。

    没过多久,队里陆续有了三、四名队员提出要离队。其中有一名队员的说法最有代表性:“我从小就酷爱踢足球,踢球都忘了吃饭。现在都是成年人啦,踢球毕竟不是职业,以后踢不动怎么办?

    教练这种活谁愿意干谁干,反正我不干。再说,那也是个别人的事,大多数人还得改行,另谋职业。我现在回家去,学点什么还来得及,改行也方便。

    我家在南方小城市,每年放一次假,队里按规定报销往返车费。如果因父亲的病我请假再回去一次,仅往返车费一项,我就得掏出几年间全部积蓄。所以,只好借款……。我连生活上的‘低谷’都冲不出去,还冲什么亚洲……。”

    这位队员多年来一直是该队很有希望的中场组织者,青少年时期曾多次入选国少队、国青队。因训练刻苦、头脑聪明,18岁就人一线队,第二年就打主力。可是正在挑大梁之时,却干劲锐减,最后从主力阵容中消失。

    8O年代末,该队获得全国足球冠军。照例上上下下用皆大欢喜。但是,同样没过多久,队里数名队员又像过去的老大哥那样,他们借故停练,或谎言称病一位队员说:“谁说没有奉献精神。我现在都28岁了,还坚持不谈恋爱,不找女朋友,坚持天天出全勤。”

    在职业联赛开始以前,四川队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经济支持,在国内甲级队中经济属于第三世界,队伍的训练积极性大受影响。当时四川队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每年只有5万元的赞助费。

    在全运会上,其它队伍的赢球奖金成千上万。四川队队员每月只有几百元的收入。

    1993年牟其中的南德集团要与四川省体委共建足球俱乐部。南德集团声称斥资两亿元兴建“足球城”,并将俱乐部建成中国一流的。但轰轰烈烈的媒体宣传过后,南德集团就没有声响,四川队在资金上困难依然如故。

    1994年,全兴酒厂与四川省体委联姻,投资1OO万,顿时使队伍士气大振。全兴俱乐部成立时立下目标保证,名次每前进一名嘉奖1O万元。进入前8名,球队将有40万奖金,不由得球员们不干劲十足,精神焕发。

    当球员真正体会到他的职业在社会、在市场上的价值时,所焕发出来的能量是惊人的。

    金钱不是万能,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对足球来说更是如此。

    金钱是足球的“血液”,有了“血液”足球才能够充满活力,才能焕发出青春。但是足球需要“输血”,更需要用自身的特点和影响力去“造血”。这就要赋予足球以“生命密码”,给他一个“造血器官”。“生命密码”就是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