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国足球俱乐部内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部分:场上场下,台前幕后 16·球迷,俱乐部的社会父母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乙票、丙票则上涨更多。不少球迷对举表示愤慨,认为俱乐部方面无情无意。

    成都球迷协会的一位人士说:如醉如痴的球迷多为囊中羞涩的工薪阶层和除了书本以外几乎一无所有的学生,而决非一掷千金的款爷和富婆等少数人。

    '95超霸杯赛在上海举行时,票价是150元,12O元,100元。球迷认为这是'96赛季调价全面上扬的先兆,于是精于计算的上海人在新闻媒介上就此展开了讨论。

    一位球迷说,十几年前在江湾体育场的球赛我从不落下。现在,一张甲A联赛票20多元,要是一个月看4场球,我工资的10%都交给球场了。一个靠工薪生活的球迷,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球票太贵了!

    我已多年没有踏进球场看球了。平心而论,我是被门票价吓得退出球场的。我觉得,职业足球俱乐部要生存发展,不应靠提高球票价格的方法,门票涨价,是正常的,但要适度。

    另一位学生球迷说,两年来申花队的主场比赛,我一场不落地去看到现场为子弟兵助威。这回我收住了迈向体育场的脚步。原因很简单,我是个没有经济来源的学生,那票价对于大部分都是青工、学生的球迷来说,的确不是一个小数目。已相当于下岗工人一个月的工资,我两个月的零花钱、一件漂亮衣服。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操办比赛的人认为,上海的足球票在全国是最低的,而且一直上不去。许多球迷抱怨国际知名球队多次与上海擦肩而过,但没有问为什么擦肩而过。德国劲旅凯撒斯劳藤队访沪时,2OO元的门票无人问津,主办单亏了本。相比之下,北京国安与桑普多利亚一役最高票价是688元,一般的票也在2OO元上下,但仍然爆满。这位负责人分析说,上海足球票过低的主要原因,恐怕不是承受不起,而是讲究实惠的消费观念在起作用。

    上海有家电视台在球迷中作了的“民意测验”,人们普遍反映,一场甲A球赛,最高不要超过30元,最低为10元,对学生还要半价。

    1998年济南主场甲、乙、丙级套票分别为35O元、230元、120元,比上年分别下降了100元、12O元、130元;除极少数每张4O元的特价票外,甲、乙、丙级单场票票价分别为25元、15元和1O元。此外,还为学生和残疾人专设每张5元的优惠票。各队球迷到济南市看球,门票统一单价为15元。

    石家庄赛区的价格比1997年有所下降。套票中的贵宾票1100元、88O元;普通套票44O元、33O元;单场票中贵宾票100元、80元,普通门票为50元、40元、30元、2O元和10元。

    万达'98赛季的套票价格比'97赛季平均低40%。其中。

    全年14场主场比赛(包括一场足协杯主场),特假票单价为680元,甲票为58O元、乙票为38O元。在零票销售方面,万达足球俱乐部一向采取随行就市的原则,其中万达对申花、国安等强队的比赛门票价格比就比平时的票价高出一倍以上,而万达对海狮的价格相对便宜一些。

    一句话说来:球票还是有点贵。

    某些“搞足球的人”足球市场意识极其淡薄,不仅不能善待球迷,而且对自身的职业也视为儿戏。

    十强赛失利以后,有一位资深的足球界人士告诉球迷:足球是游戏。这充分暴露他自身的职业意识不强,从骨子里不敬重足球事业的心态。球迷认为足球是游戏没有关系,球迷不是靠足球吃饭的。相反,对于球员、教练、足球官员们来说,足球就是职业。没有球市就要失业,就要丢饭碗。

    在球迷对于比赛结果有不满和过激行为时,中国足球的行政管理者一般喜欢用家长的口气提出批评意见(而他们聪明的外国同行往往在遇到这种情况时一声不吭),由此可见球迷在他们的心中的真实地位。不把球迷消费者当作上帝是足球俱乐部和中国足球行政管理者市场意识淡薄的典型注解。他们可能很少考虑到如果没有了球迷,门票卖给谁。烟草商和其他商人还会不会投资做广告。崔殷泽的市场意识值得中国足球界学习,他说,每场球都要兢兢业业,对得起观众,打好了感谢球迷,打不好要真诚致歉。

    中国球员,尤其是中国球星们对球迷的态度实在是欠一些火候。

    某足球大将军打球迷只是其中最恶劣的一幕,还有一些是不被人知的。

    1994年,中德足球邀请赛在上海举行,在申花队与德国凯撒斯劳藤队比赛后,球迷团团围住世界级巨星布雷默,请他签名、合影,布雷默非常谦虚地边向休息室“撤退”,一边尽量地满足球迷的要求。在布雷默退进休息室时候,刚好球迷们又见到我们自己的球星。球迷们一下子围上了,提出同样的要求。可是球迷的热情却惹翻了这位球星,他非常有失风度地与爱戴他的球迷发生争吵并推搡球迷。

    一前一后,是如此鲜明的对比。

    可能有的球员会认为,如此小心翼翼地善待球迷也太累了。

    不光要踢好球,而且在平时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