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国足球俱乐部内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部分:场上场下,台前幕后 16·球迷,俱乐部的社会父母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们的要求,他们为家乡的球队摇旗呐喊、擂鼓助威。他们也不仅仅满足于买球票看一场比赛,看完比赛就走人的过程。他们也不再满足于仅仅停留评论一下比赛,他们要用自己的力量去影响自己拥戴的队伍——通常是强硬的手段,比如说临阵倒戈、高呼“下课”、进行“兵谏”。在甲级联赛中,还确实有不少教练是在球迷们的暴风雨般的“下课”声中下课的。

    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以来,中国球迷诞生了“新生代”。

    在《足球》与上海申花集团联手举办足球迷调查中显示:绝大多数人在学生时代就爱上了足球。当被问及成为球迷的年龄时,978份有效问卷中回答“13至18岁”、“18至23”这两个年龄段的球迷最多,分别有50.7%(496人)和22%(215人)。有一半的球迷是在中学时就迷上足球的。而12岁以前就成为球迷的也不少,占19.7%(193人);仅有不到一成人是在23岁以后才成为球迷的。

    “新生代”球迷有自己的特点。与他们的前辈相比,他们更肆无忌弹,更注重自己的内心感受。他们中间可能缺少资深球迷,他们许多人有“追星族”一样的热情,但是他们是足球经营的巨大潜在市常足球无论如何经营,其主要的消费对象都是他们这些球迷。

    因此,他们的经济状况制约的球市的发展。

    有17.1%(167人)的球迷仍然是无固定收入的学生。每月收入在4O0元以下的近三成(26.8%,262人);400元至800元的近一半(43.4%,424人);只有不到一成(占9.1%,89人)的球迷月收入在80O元至1200元之间。而每月超过1200元的球迷仅有3.7%(36人)。调查表明:中国球迷状况呈“两头少、中间多”的态势,大部分处于社会中等水平。足球市场的“消费主体”主要是这些于迷。

    对“今年甲A联赛每场平均票价应该是多少才能使俱乐部和观众都接受?”这个问题,多数球迷将票价范围固定在10至2O元之间。定10元的占3O.6%(229人);定15元的占35.5%(347人);定20元的占27%(264);仅有3%的球迷定5元;也仅有不到4%的球迷定25元以上。

    调查还表明,足球市场仍是个有待开拓的大市常到现场观看全国甲A及甲B联赛的球迷并不多,有近6成(58.8%,575人)的球迷一年中竟一次也没能到现场去观看甲级联赛。看过三场以下的有18.9%(185人);看过四至七场的有1O.8%(106人);看过七场以上的铁杆球迷只有11.5%(112人)。尽管由于居住地关系,非甲级联赛主场的城市的球迷难以到现场观看比赛,但这个数字反映出甲级联赛仍有很多潜在的观众。如果有更多的措施吸引他们,中国联赛观众人数仍可能上升。

    因为上一年球市看好,俱乐部就立刻调整票价,真正的球迷想看却看不起球,伤害了球迷的热情。这只能说明一点,即中国足球只注意搞足球的人、踢足球的人的利益,而忽视看球的人的利益,很少能够做到三者利益兼顾。这是足球俱乐部经营者的一个不足。

    1997年的美洲杯赛在玻利维亚举行时,门票从6美元到3O美元不等。玻利维亚平均月工资是67美元,国家副总统便向本次大赛组委会主席呼吁降低票价。反观中国甲组联赛,双部分赛场每张球票票价从3O元到6O元不等,搞足球的人都承认票价高,并且承认这是“炒作”的结果。中国足球真的没钱吗?与沙特那样的国家比较起来确实差一些,因此不可能让球迷不花钱便进场看球。但是,令球迷不满的是:高额票价加上企业赞助所得并没有用在加大足球产品广度、市场开发力度上,而是透支给球员了。因此有甲A球员年收入100万元左右的说法。

    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足球市场对投资主体——球迷的轻视。

    对球迷的轻视表现很多。

    比如某赛场球市好,许多企业就包下整个看台来搞宣传用,一买就是一个看台,一买就是一年。企业达到了广告效果,俱乐部则是为了省力,而真正的球迷对买票难则是叫苦连天。

    国内的许多俱乐部无视球迷对俱乐部纪念品的需要,因为纪念品的利润太小而不去努力满足球迷的需要。有一位俱乐部搞经营的人说:“我在某个大老板身上多做一些工作,大老板一高兴,几十万就来了,我哪里有时间去卖队服和纪念章?”该俱乐部的球迷看其他俱乐部的球迷穿着队服,带着球迷帽,尽管是花了钱,自己喜欢的俱乐部没有,球迷在场边就有矮人一头的感觉。有资深球迷比较想得开,说现在起码知道主队会穿什么颜色的队服了。以前颜色都不固定,每场球赛开赛前大家第一件事就是猜主队的队服颜色,到主场一看,又猜错了。

    '95赛季四川全兴队在全川父老的呐喊声中九死一生保级成功,“成都保卫战”的受益者四川全兴队足球俱乐部却开始了新的行动——'96甲A联赛票价全面上涨,幅超过100%。上一年15元的甲票卖到30元一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