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国足球俱乐部内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部分:场上场下,台前幕后 16·球迷,俱乐部的社会父母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球迷就是球迷,主要的任务就是看球、侃球、助威和起哄,许多足球俱乐部的管理者都持有这种大错特错的想法。

    在足球进入市场以后,球迷的身分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球迷通过购买球票和俱乐部开发的产品成为“足球产品”的直接消费者,通过购买赞助足球和为足球提供广告的企业的产品成为足球事业的间接消费者。球迷为足球产品提供了双重市常进入市场经济,企业和企业家们上的最重要一课就是认识到消费者是他们的“上帝”,或真或假他们必须尊重“上帝”、善待“上帝”。足球俱乐部就是足球产品的企业,球迷就是足球俱乐部的“上帝”。“上帝”的喜怒哀乐会直接影响到俱乐部的生存发展。可是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的足球俱乐部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一点。

    分析中国足球的参与者,从人员成分上来说,是由三个部分构成的。

    搞足球的人:包括各级体委、足协的管理者,足球俱乐部、足球学校经营管理者;教练;足球宣传工作者;裁判。

    踢足球的人:球员。

    看足球的人:球迷和其他观众。

    在上述三种人中,前两者都是以足球为职业的人,后者是以足球为消遣的人。他们之间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不可分割的,看足球的人是足球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是搞足球的人、踢足球的人的“上帝”和衣食父母。

    要想使中国足球迅速发展,就必须平衡三者之间的关系,坚持足球为球迷服务的方向,兼顾三者的利益。

    搞足球的人和踢足球的人千万不能忘了球迷是中国足球的真正主人,是中国足球发展的基础与动力。他们作为市场主体要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有深度地参与足球事业,他们除了在场地上喝彩、骂人以外,还应该有其它权利。

    消费权

    球票的价格涨了又涨,加是票贩子的推波助澜,球迷们只得忍痛节衣缩食地买下一张球票。

    花钱买了票,就存在着买卖关系,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这就是一种交易,既然是交易那便要有商品,这商品就是球迷所期望看到的精彩比赛。

    有了买主与卖主,又有了商品,那么足球市场便形成。在这个市场中,各球队所属俱乐部是球市的经营者,广大球迷则是这个市场中的消费者。如同所有的消费者一样,球迷也要争取自己的消费权益。

    球迷的权益包括:经营者应保证足球比赛的含金量,其比赛要具有精彩性、真实性、客观性。对于假球、黑哨、球员出工不出力,球迷有“打假”的权利。而且,在足球市场中的消费,不仅是纯粹的9O分钟的足球比赛,观看比赛的足球环境和条件也是消费的一个项目。所以,球场的比赛设施以及看台设施,也都是球迷可以挑剔的范围。像许多体育场的座位都是“U”形座椅,风吹日晒常常积满灰尘,很少听说体育场在球赛开始前,雇工人用抹布将椅子擦于净,倒是球场的管理者常常抱怨球迷看完球赛后乱扔报纸——试想如果椅子是干净的,那么又有谁会拿报纸来垫椅子?可惜,我们的经营者和消费者对此都习以为常。

    还有,15分钟的中场休息,理所应当属于球迷的消费权限。

    即使球迷宁愿在这段时间去喝水上厕所,经营者也要为球迷提供精彩的串场节目。象美国的NBA男篮比赛的中场休息,就有一丰富多彩、品味甚高的节目表演。芝加哥公牛队的啦啦队中领舞的亚裔少女,长发飘飘,青春四射,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比之下,我们的中场休息时间则要寂寞的多,没事可做的球迷只能倾听球迷们自己发布的零打碎敲的消息。

    中国球为还没有学会在自己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理直气壮地说一句:“我是花了钱的!”

    知情权

    球迷应该有了解中国足球事业发展情况的权利。如球队的训练、比赛,足球主管部门关于足球事业发展的规划,对球队和裁判的管理,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总结。

    中国球迷们几乎没有想过这是自己的权利。

    普通的球迷们的知情权是靠新闻媒体来完成的。但只要看一看中国足球界对新闻界的态度,就可以了解球迷们的知情权行使得怎么样。_1994年甲A联赛第四轮太原赛区的比赛,由于裁判的失误引起了观众的不满。一位中国足协委派的比赛监督,竟然用手捂住中央电视台记者的摄像机镜头,拔掉话筒,不让记者采访。

    有一位不谙世事的年轻人问一位报社记者:“足协又不是你们的上级单位,即使得罪了他们,又有什么关系?反正也不是他们给你发工资。”

    记者苦笑着回答:“比如你到伊拉克采访,你能不坐足协的专车,而去找公共汽车吗?”

    记者们知道足球界的人是惹不得的。

    近年来,足球新闻空前火爆,球迷和读者对这一题材的信息需求空前增长。但是,有关中国足球的假新闻却层出不穷,这里面不能排除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问题,但更主要的原因是新闻来源渠道不畅造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