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奇缘(一个战犯管理所长的回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22 溥仪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作假证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为了进一步证明自己只是傀儡皇帝,揭发了关东军的罪行。

    他辩解说:“我连会见亲属的自由也丧失了。只要亲属来访帝宫,必须做详细的记录。甚至不容许我参拜祖先陵墓。”

    “那件事说到为止吧!”检察官中断了他的话,并提出了其他问题。

    在回答关于谭玉玲贵人死因时,溥仪气愤地直视吉冈安直。他说:“23岁时,她得了病。她有较强的爱国心,她总是安慰我要忍耐和等待,总有一天会夺回被占领的领土。可是她被日本人毒死了。谁是元凶?就是站在那儿的吉冈安直。”

    溥仪用手直指吉冈安直,愤怒地大喊。

    实际上,谭玉玲的死因当时是个谜,吉冈安直是嫌疑犯之一。但是,溥仪为了把自己装扮成受害者并博得人们的同情,把罪责全部推给吉冈安直。

    这天法庭旁听席也是爆满。人们都在静静地听溥仪的证言。溥仪得意忘形,竟然以中国民众的代言人身份滔滔不绝地发言。

    他讲:“东北的中国人被日本人强行夺取了土地,被赶到不毛之地生活,还被强制性劳役。‘劳工服役法’出台后,18岁至40岁的青壮年全部被日军抓去,当作牛马劳役。干活生病以后不给诊治。没有身份证哪儿也不能去,不允许随意搬家,没有丝毫的人身自由。此外,日本人在东北大量贩卖鸦片,赚了20万亿元,补充了军费。”

    溥仪善辩流畅的证言吸引了所有旁听者。这天,他以胜利者的姿态迈出法庭大门。

    第二天继续由溥仪作证。

    审判长说:“我们不是审判这名证人。我们关心的应该是他的可信赖性,到现在为止我们听取了这位先生为何帮助日本人的辩解,我认为证据充足。”

    但辩护团想继续提问。特别是日方辩护团抓住溥仪作证中的矛盾部分,企图减轻日本战犯们的罪行。他们与溥仪进行了6天的舌战。

    21日是溥仪最难堪的一天。一位白发苍苍的日本人辩护律师站起来,他就是日方辩护团代表鹈泽。他的提问特殊。他问,“溥仪3岁当皇帝时是否在天坛祭过天?退位后想没想过有朝一日迎来“康乾盛世”?首席检察官认为鹈泽的提问偏离主题要求制止,但审判帐继续让鹈泽提问。

    溥仪点头表示,他祭过天,也想过“康乾盛世”。鹈泽又问,举行满洲国皇帝登基大典时,是否在长春南郊进行过大典?他的目的是想证实溥仪出任满洲国皇帝是被胁迫的还是自愿的。

    溥仪没有正面回答,而是用讽刺的语音回避了提问。他说:“如果孔子复活搞政治,世界一定会太平的。”

    溥仪的嘲讽,引起了法庭内听众的笑声。鹈泽垂头丧气,灰溜溜地退下去了。

    溥仪放心地长出一口气。

    突然,美方律师布雷克提问:“那么,你见过李顿的报告了吗?”

    还是想弄清楚溥仪当满洲国皇帝的历史背景。溥仪开始说记不清了,但他回避不了律师的再三提问。1932年,国际联盟向东北派遣了李顿调查团调查溥仪出任满洲国元首的过程。那时,溥仪对调查委员会说是“受民众的拥戴来到了满洲”。美方律师拿出文件记录,念了一段溥仪对调查委员会说过的上述话。溥仪对美方律师的提问,做出了戏弄的回答。他苦笑着摇了摇头,说道:“当时,在日本人的监视下,我向调查委员会说出实话,那么今天我就不会以证人身份出现在这里了。”

    布雷克没有停下来,接着又提问了10余个问题,他拿出溥仪英语教师乔治顿写的《紫禁城的黄昏》一书念了一段。内容是,溥仪从天津准备前往满洲时与乔治顿的最后一次谈话内容。布雷克问溥仪,书上写的与事实是否相符?

    溥仪不得不作回答。他说:“那时,乔治顿确实在天津,可我没有和他谈过那样内容的谈话。乔治顿是为了写书赚钱才杜撰了那段谈话内容。希特勒写了世界上有名的《我的奋斗》一书……我还没有读完。”

    “不要再讲了!”审判长中止了溥仪讲话。这天法庭取证这样结束了。

    22日下午,布雷克继续提问。身为美国法务部少将的布雷克,是一位能力很强的法官,他掌握了许多资料,提问的顺序很严谨。这天,他拿出了1931年11月工日溥仪写给日军参谋部次长的信。如果证明这封信是真的,那将证实溥仪是自愿前往满洲当皇帝了。

    溥仪如何回答呢?法庭内气氛十分紧张,人们注视着溥仪的一举一动。当法官让溥仪看信时,溥仪无法掩饰惶恐心态。他蓦然抬起头大喊;“那是伪造的!”说完,他把信丢在地下。

    “那么这封信是谁写的?”

    “我不知道。”溥仪气恼地喊。

    布雷克也生气地大声提问:“你是不是想把一切罪行推给日本人?你也是罪人,最终将受到中国政府的审判。”

    这时,站在被告席上的东条英机和土肥原贤二脸上泛起微笑。

    溥仪坚持说信件是伪造的。侥幸的是,信上只有溥仪的玉玺,而无签名。溥仪急中生智,他发现信上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