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许多被邀请的大使都没有去,只派了武官去了。据说现在这种猎虎运动已大非昔比,去的人很少,胜况早已过去,不过是陪着国王玩玩而已。这次我来泰莱区沿着原始森林外围走了一遭,虽有简易公路,实在颠簸难行,道路不好,沿途荒芜,草深林密,人烟稀少,真有点探险的味道。
我在返加德满都前夕,曾举行一次冷餐招待会,我同秘书、司机等忙了两天,用的全是中国菜,中国酒,招待行政区的长官、尼方富商、退休的尼方军政官员约四、五十人,大家聚集一堂,随意取食,谈话,非常自由。尼方人士特别对中国春卷、炒面感兴趣,喝着我带去的茅台酒,称赞不已,说这是他们那里空前的一次外交盛会。
我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尼方南部情况,结识尼方朋友,扩大我国影响,加深中尼友好关系。出我意料的是了解到了泰莱区的经济情况和印度对尼泰莱区的控制。印度有一条铁路线由加尔各答通到尼境比尔甘吉。尼泊尔是内陆国,这条铁路线是尼唯一的对外通道。但印方常以断绝铁路运输要挟尼泊尔,要尼方服从它的条件。
尼泊尔是喜玛拉雅山南麓小国,北面雪岭连绵,与中国西藏的交通为高山所阻,只有几处羊肠小道可通。中部为丘陵地带,土地肥沃、为主要农业区,但也只有加德满都河谷开发,此外中部东西全是横断山脉所阻,交通非常不便。南部泰莱区属于热带,地方狭仄,几乎全是原始森林,开发的地方又全由印度人经营,几乎是印度的殖民地。尼泊尔想开发该区,先沿该区山脚东西向修一条公路,想请中国援助,印度坚决反对,后来由印度和苏联分段包干援建。到我去泰莱区时,只见苏联专家先修筑他们住房,洋楼别墅,内装空调,院内有游泳池,未修路先修专家楼,与在中尼公路上的中国专家简直不能相比。据说印、苏援助,修公路的款项在印、苏专家身上就花去不少。尼方官员对我说,他们援助的首先是他们的专家。
我的泰莱之行,还曾引起一段小小的外交交涉。原来我国帮助尼泊尔修建加德满都至中尼边境的公路,我们称为中尼公路时,曾引起印度和美国的反对,认为那是条中国南下的战略公路,被尼政府顶住了。现在我又去泰莱,印度误认为中国对泰莱有兴趣,要干预印尼关系,或者准备要南下泰莱。不只印度,连美国那时也怀疑。他们都向尼泊尔外交部询问。那时尼外交部长是由比斯塔副首相兼任,他向我谈及此事,表示愤慨,对印、美大使的询问认为是干涉内政。我也只好一笑置之。在当时,中、印、尼、美四国关系微妙,我的泰莱之行就不单是个人的行动了。
作为一国大使,要同驻在国政府交往,首先要通过外交部。两国关系如何往往通过大使同外交部的接触可以看出。
新中国的外交,自开国以来就集中统一在北京,一切都由周恩来总理负责处理,当时先是由周恩来兼任外交部长,后来陈毅任外交部长时仍是事无大小都要经过周总理。驻外大使名为特命全权大使,其实授权太有限了,事无大小,事先请示,事后报告的规定很严。驻外大使一切言行都按国内外交部指示进行,一切对外交涉事件,连同如何表态的具体说词都由外交部经过周总理批示发来电报,大使只能按来电指示执行。大使和大使馆可以将了解的情况、对事件的分析及建议报回,听候国内指示行动,不能自己认为是对的不经请示就行动起来。连普通招待会同外国人谈话,除寒喧问候外,牵涉一点实质性问题都不能随意表态。我这次泰莱之行,当然事先经过请示,事后将经过情形汇报。外交部对此没有什么反应,也就是批准我的报告了。
只按照规定,或者上级对某事的指示办事,固然不会出错,但也不是出色的大使。大使作为党和国家的耳目,不开展活动难以了解情况,所以大使必须要进行活动。
3.大使馆的招待会
外交大使的招待会比起正式宴会来,气氛轻松而热烈,友好而不拘形迹,但在觥筹交错中,在握手言欢时,一个微笑,一次点头或几句话,往往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姿态,或者是机敏的对付,因为这毕竟是外交的聚会,反映了国与国之间或明或暗、或稳定或变化的关系,或许是历史演变的一次浪花……
当大使的可以用各种理由举行招待会,而最重要的每年必须举行的是他所代表的国家的国庆节招待会。
两国间的关系和这个国家在国际间的地位可从参加国庆节招待会的客人表现出来。一个国家的大使在驻在国举行国庆节招待会,驻在国一般只派一位或两三位内阁部长出席,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是不参加的。但是也有例外。记得在50年代初,印度是新兴的独立的民族主义国家,它在当时东西方冷战时自称是中立和平国家,它同东西方两大集团的国家都有关系,所以驻新德里的外国大使馆较多。那时印度外交部曾向各国使馆发出通知:尼赫鲁总理因公务繁忙,不能参加使馆的国庆招待会。但当印度驻中国大使馆第一次举行国庆节招待会时,毛泽东主席出席了,印度大使获得了特殊的荣誉。所以在新德里的中国大使举行国庆招待会时,印度的总统和尼赫鲁总理都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