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54年前后的中印边界
我在1951年进藏后,即注意了解西藏地方与邻国,特别是和印度的边界情况。
根据我们当时了解的资料,西藏地方与廓尔喀(尼泊尔)的边界,曾在乾隆年间打败廓尔喀后,由福康安指定过藏廓边界,并在部分地区设立界碑。百年多以来,界碑或者已不存在,个别的被尼方移动,而且还发生过尼藏冲突,尼藏边界除了自然的喜马拉雅大雪山为界外,尼方强占了几处草地,双方通道的吉隆、聂拉木和阿里的普兰宗已形成习惯的边界地区,由西藏地方派去三个宗本管辖,有争议但不大。
至于西藏地方与锡金的边界,已在1890年(光绪16年)中国与英国签订的《中英会议藏印条约八款》中已划定,虽然后来因实际勘界发生纠纷甚至战争,但民国以来,藏锡边界已是按英国人划定的界线稳定下来,西藏地方政府以康巴宗、亚东为管辖藏锡边界的行政官(我们进藏时亚东还不是宗(县)的编制,为一个区,归帕里宗管),而主要边界通道是乃堆拉(山口),是明确的。
只有同印度的边界究竟在哪里,我们还不明确。国民党政府的行政管辖及其军队根本没有到过西藏,更谈不上控制与管辖边界了。
西藏地方政府不同我们谈它管辖到哪些地方,它的边界在哪里。1952年发生伪“人民会议”事件,当时负责西藏地方的司错,他们要赶走解放军,自然不会同我们谈它的边界了。1953年伪“人民会议”事件告一段落后,我解放军进驻到与邻国接界的各宗,这里有先后不同。在阿里由新疆骑兵部队经过和田属阿克赛钦直到日土宗,日土宗为阿里西藏派的噶本所在地,是为阿里首府,它的辖地与拉达克交界。解放军同时进驻普兰宗,普兰宗管辖与印度、尼泊尔交界的什普奇山口,那时已习惯认为那就是国界了。什普奇山口有藏军不定期巡逻,因为那里是印度、尼泊尔商人和香客进出口地,所以就自然形成是国界了。
阿里与拉达克接界线长,历来西藏地方政府把拉达克算作阿里一部分,不把它当作外国,所以对边界的观念就淡薄。拉达克后来被克什米尔吞并,克什米尔大君还同西藏打过仗,但噶厦一直把拉达克人当作藏族,他们来藏做生意,探亲访友行动都较自由。噶本每年定期(在某些容易发生纠纷的地方)和不定期地派人去巡视或者守山,主要是沿孔雀河(即桑格藏布河为印度河上游)、班公湖、空喀山口一线。桑格藏布河不是阿里与拉达克交界河,从日土宗沿桑格藏布河过河到碟本绰克一带归日土宗的扎西岗区管辖,藏军时常去巡视,我们自然认为是我国管辖地区,属于我国领土。后来印度突然占领,双方引起交涉,那是在1959年以后的事了。我们驻阿里解放军派人进驻上述沿桑格藏布河、班公湖、空喀山口一线,就是我国当时出版的地图上划的国界线,也就是我国主张的实际控制线。
从日土宗到什普奇山口一段,是同印度的喜马偕尔邦、北方邦接壤的一段,过去英国人、印度商人曾沿该段进入西藏占领了几处地方,如桑、葱沙等地,噶厦曾同英印政府地方官员交涉过,但没有结果。这些地方西藏地方政府官员也不去巡察行使管辖,我解放军也不去巡视。
至于新疆经过阿克赛钦到阿里空喀山口一段,历来就由新疆和田管辖,我们当时还不知道英国的探险家、测绘人员曾到过那些地方,但并没有留下任何遗迹,我新疆部队由此段进阿里,绝大部分是沙磺、荒地,这一段属于新疆管辖,西藏方面自然没有任何资料。
从中国与不丹交界处往东至与中国、缅甸、印度交界处的一段,是有争议的一段边界线。按照当时中国出版的地图,这一段中国与印度的边界线是在喜马拉雅山南麓沿布拉马普拉河走向的一条传统习惯线。我们进藏时只知道1914年西姆拉会议时,英国与西藏地方政府私下秘密地划了一条所谓印藏边界的“麦克马洪线”,但这条线的实际位置在哪里,连西藏地方政府也不大知道。
印度政府在1951年即派边防部队进驻英国人承认是西藏管辖的门达旺区域。门达旺属错那宗管辖,我解放军人藏后,并没有立即派边防军进驻错那宗。知道那里情况复杂,接触到中印边界的敏感地带,中央的政策是极为慎重的,暂时不派人进驻,俟把情况摸清楚再说。但内部有指示,我们不承认“麦克马洪线”,但也不越过这条线。而这条所谓的“麦线”实地究竟在哪里,当时我们不知道,噶厦也不完全清楚。
直到1953年底,外交部召我回北京参加中印关于藏印关系谈判时,我陪同中央代表张经武、西藏军区司令张国华等同噶厦商量这次中印谈判有关西藏问题时,噶厦才拿出来两份地图,一份就是在西姆拉私下签字的“印藏边界图”也就是“麦克马洪线”图。关于这张图,上面已讲过这里不复述。
另外一张地图是在一张大白布上划的,这个图划的是被英国历年来侵占的西藏土地,可是它的划法同中国旧时各省地方志划的界线图一样,划有山水河流,既无经纬度,也无等高线,东西南北方向是用藏文写在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