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列平
德米特里·阿纳托利耶维奇·萨比宁——这位享有世界声誉的学者——他的决定断送了自己的生命,但却不能把他的命运从科学史上一笔勾销。
当一个人心甘情愿地离开人世时,他身边通常是没有见证人的。人们永远无从得知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想到了什么,又感觉到了什么。要是简短的、在仓猝中写下的三言两语的笔记或恰恰相反——一封用坚定自信的笔迹写下的信札都解释不了任何事情的话……
德米特里·阿纳托利耶维奇连一份笔记、一封书信都没有留下来。而1951年4月22日从格连吉克市附近的戈卢巴亚海湾岸边一座小屋里传出的枪声却在众多热爱德米特里的人们的心灵上留下了巨大的创伤。时至今日这些人都不能理解:他究竟为什么这样做……
只能猜测。我在思索,反反复复地思索,思绪一直延伸到那个为了科学真理而斗争的遥远的年代。更准确地说,那是个为自身的平安而斗争的年代。当时,不仅持不同意见的科学流派遭到摧毁,所有不赞同官方肯定的学说的人都要遭到从肉体乃至精神的消灭。那是一种臆想出来的、毫无道理的荒诞学说,科学所具有的神奇有力的想象力与之毫不相干。这只是浅俗的伪科学,除此而外李森科的伪理论还能有什么东西呢……
因此,当发生这种情况时人们不能不想一想:有人在整整十年间能够仅靠一些许诺就过着小康的日子,得到高官、奖赏和荣誉;作为交换条件的是空话连篇,自我吹嘘,并且在阴沉着脸的国家首脑眼前制造出一派令人惊诧、晔晔生辉的光明前景。究竟什么时候能够产生这种情形?自中世纪的炼金术时代始,科学史上尚无此种先例。炼金士毕竟还做了点好事:他们在寻找矿石的过程中创造了化学上的若干发明从而进一步丰富了化学科学。李森科却在掠夺科学,无论在直接的意义上还是在转义的意义上都是如此。而且正是为此他得到了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的称号……以及七枚列宁勋章!
然而,德米特里·阿纳托利耶维奇·萨比宁——现代杰出的科学家,享有世界声誉的学者,法兰西生物化学科学学会会员、德国植物学学会会员——却从未得到过国家级的奖章。
两者的生活道路也是迥异的。李森科,虽早已不工作,却自然老死于他所捞取的特权与荣誉之中。萨比宁,满怀毫无希望的思想,在创造力的高峰,在头脑清晰、记忆敏捷的盛年却抛下家人,用那遥远的、四月里的枪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他何以如此残忍地对待自己……李森科曾经轻轻巧巧地把他从莫斯科大学植物生理学教研室主任的位置上撸下来。后来又撸了他一次,没有亲自出马,是假人之手干的。他们强迫萨比宁放弃莫斯科,抛下家庭,不过这回还保留了萨比宁的自由:他没被流放,也没有象其他许多人那样遭到拷问,亲友也未受到骚扰。同时他还有工作的机会,他就工作——突然,发生了自杀,春天里的一声霹雳……当时看来似乎没有任何威胁他生命的因素。
然而,对他来说生命已失去了自身的意义。可为什么……
任何人都能够一眼判定他是一位与众不同的人。他有着异乎寻常的科学天才和能力,青年时代就善于独立思考。这一切赋予他一种不可抗拒的魅力。他有一对明亮的蔚蓝色眼睛。有一次他微微眯起双眼,含笑说道:“不正确的但却是独创的东西往往比正确的但却缺乏独创的东西更有价值。”这句话自然常常使他的谈话对手大大发窘。特别重要的一点是,也是具有决定意义的是——不论萨比宁从事什么工作,他的每一项研究都必不可免地服务于经济实践。
德米特里·阿纳托利耶维奇为之献身的主要事业是植物的矿物质营养学。这一课题即使在当代也没有得到最终解决,仍是迫切需要研究的。萨比宁着手这项研究时,这个课题还完全是个谜。
他走着自己的路并把前进中发现的一切及时地贡献出来。正因为如此,他成了那些只靠空话过活的人的眼中钉,这些人拿不出任何东西来。
大学生们忘我地热爱萨比宁。对他们来说,萨比宁既可亲又可近。他曾毫不拘礼地向别人借钱吃午饭;喜欢同快活的学生们一起去远足。有一回,在去克里米亚进行夏季实习时,几个年轻同事花光了钱。萨比宁就用自己的钱接济了他们几乎一个月。他所热爱的植物世界对他来讲并非整个宇宙:每夜在他头顶上空闪烁的群星吸引着他。深夜里,登上学院的屋顶,他能够连续几个小时地讲述生命和世界的萌芽,讲述星座;他怀着那样的一种自信遨游于密密的星座之间,就象漫步在地球上夏日的密林之中。听他阔论的人往往也都乐此不疲。
不过,大家当然还是最爱听萨比宁讲课。他的一个学生回忆道:“听过他的课以后总有一种兴奋的感觉,象是迎来了一个什么节日……”他在专业方面造诣极深,才思敏锐,反应极快——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问题他能迅速做出答复。他阐述自己的课目时带着挚爱、迷恋和深刻的领悟,他有着一种惊人的深入浅出地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以至于听众席间不可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