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惠林
尽管诺贝尔奖的设立,传说是诺贝尔为了赎其发明炸药,以致成为可怕的杀人武器之罪而拨款成立的,但获颁港贝尔奖者无疑被世人极度另眼相待,被尊崇、被羡慕是很自然的,而得奖者也大都认为得奖是一生至高的荣音。尽管经环学奖并非诺贝尔本人所设,而是瑞典中央银行为庆祝成立300周年,在1968年出资创设的“瑞典中央银行纪念诺贝尔经济学奖”,于1969零开始颁发,其间也常有反对的“异声”出现,但诺贝尔经济学奖仍被世人极度看重,尤其在经济学界更被尊为无上成就。尽管诺贝尔原先希望奖励的是特殊的成就,而不是杰出的个人,但不可可认的是,成就是附着在人身上,终而似乎反客为主,世人倒反而较在乎得奖人。
因此,对于有幸获奖者,其身价“暴增”,世人也往往认为他们高人一等,甚至是无所不能,这在经济学这门社会科学的得奖者身上更是明显。也就是因为如此,我们就很容易理解1974年经济学奖得主哈耶克(F.A.Hayek)在受奖宴席上会这样说:
“……诺贝尔奖给某一个人的这种权威,就经济学这门学科来讲,谁也不应该享有。在自然科学部门,这没有问题。自然科学家当中某一个人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影响到他的同行专家们。……但是,经济学家的影响之关系重大者,却是影响一些外行人:政客、记者、公务员和一般大众。
在经济学家方面有了一点特殊贡献的人,没有理由就成为全能者,而可以处理所有的社会问题。可是新闻界却如此看待他,而他自己也终于自信是如此。甚至于有人被捧昏了头,居然对一些他素未专研的问题发表意见,而认为这是他的社会责任。
用这样隆重的仪式以宣扬少数几位经济家的成就,使之举世瞩目,因而加强他的影响力,这样做,我不相信是一件好事。
所以我想建议,凡是获得诺贝尔这项荣誉的人,必得做一谦虚的宣誓,誓不在自己的学术以外对于公共事务发表意见。
或者,授奖人在授奖时至少要求受奖者谨记住我们经济学的大师之一——马歇尔(A.Marshall)的一句严正忠告:‘社会科学者必须戒惧赫赫之名:当众人大捧之时,灾祸亦将随之。’”
哈耶克有感而发的这番话应不只是说给得奖者听,也特别告诉普通大众,尤真是新闻从业者,不要将他们这些得奖者视为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超人。我相信哈耶克也应在吿诫他自己时刻紧紧守住分寸,以免过度膨胀,毕竟凡人都很难抗拒被捧的诱惑!不过,正如哈耶克所说,经济事务关系人生,千头万绪难以弄清,一旦提出错误建议而化为政策施行,危害大矣,而被奉为上宾的诺贝尔奖得主最具此种条件,他们的话最易被视为真理。
真正的经济学家
已故的自由经济学前辈夏道平先生曾被通常被称为经济学家的那群人,就其思想言论的底蕴分成三类,一是真正的经济学家,二是经济工程师,三是特定经济利益发言人。他说这三种人都同样在使用经济学的一些名词、术语和某些模型,外行人看到他们发表的文章都在讨论经济问题,很自然地把他们都叫经济学家,但实则有显著区别。特定经济利益发言人顾名思义大多是受雇于别人或某一集团,而为那人或那一集团的经济利益辩护,或者只是为捍卫他们自己的利益。
经济工程师是怎样的人?工程师而冠以“经济”二字,我们就可想像到:他们的专业是把公共经济事务的处理当作一项工程来破。他无视于,至少是轻视了公共经济事务是千千万万的行为人、形形色色的主观意志表现。各个人的主观意志,毕竟不同于既定的、客观的存在,而可以规格化的物料。工程师的专业是在利用工程学的知识,就这样的一些物料预先作成一个模型(或出自自己的创意或遵照业主的愿望),然后按这个模型来建适一座壮观的庙堂,或一套精密的机器,或一条高速公路。由于所建造的东西不同,而有建筑工程师、机械工程师、土木工程师这些不同的称谓。称谓尽管不同,他们同样地都时利用一些无生命、无意志的物料,制作他们预先设计好的东西,至于被冠以“经济”二字的经济工程师。则是搬弄一些经济学名词,而以工程师的心态、工程师的技巧,来处理活生生的人的行为所形成的公共经济事务。
至于真正的经济学家,起码应有以下的认知:必须了解其所关心的“人”,与生物学或动物学家心目中的“人”不一样。经济学家虽也知道“人”具有一般动物的欲望、行动和本能的反应。但委重要的是,“人”还具有异于禽兽的意志、理念和逻辑思考。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大特征。人的欲望是会自我繁殖不断增多的,而其满足却要受到外在种种限制。于是在要求满足的过程中,他不得不有所选择。选择,是出于不得已;选择什么,则又力求自由。这就是说:人,并非生而自由的,但具有争取自由的本能。
由于人性中有上述的特征,所以在漫长的演进过程中,渐渐学习了争取个人自由的适当方法。这个方法是要不妨害别人也能争取,否则终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