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冈村宁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章 九江之战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时间为6月23日。

    波田支队的实力相当于日军的一个旅团,但支队长波田重一的军衔却比一般旅团长的少将衔高一级,是个中将。该支队的官兵多为台湾青年,适应亚热带气候,日军大本营把它从台湾调来,旨在让它在酷热条件下进行武汉会战发挥作用。而该支队也没有辜负日军头目的希望,连连攻下了安庆、马垱等要点,其强悍、拼死精神毫不亚于日本的本土官兵。甲午战争后,中国战败被迫将宝岛台湾割给日本,台湾成了日本的“领土”,台湾人成了天皇的“臣民”,许多台湾人在日本当局推行的“日本化”过程中还起了日本名字,侵华战争中的日本军队有不少台湾籍官兵。

    7月20日,冈村将自己的战斗指挥所设在彭泽。22日,为了更靠前抵近指挥作战,他又将战斗指挥所向前推进到湖口。“结果,我这军司令官的位置,竟处于最前线的步哨线上——湖口的石钟山下,这是很特殊的情况。当天曾有一位旧识海军军官来找我,他根据常识判断军司令官的所在地不在安庆就在彭泽,但找来找去一直找到最前线才得相见,甚为惊讶。石钟山是鄱阳湖水人长江处的小山,山上有座幽雅的寺院,据称此处风光甲长江,由这里观察敌情、地形甚为爽快。”

    7月22日晚,长江及鄱阳湖水面上,天空阴沉昏暗,雨前的劲风刮起来了。九江城内第2兵团指挥部里,张发奎将军有些心神不宁。他总有种预感,这样的天气,也正是日军偷袭的时机。他吩咐部下:“今天天气不好,马上通知九江各岸口,尤其姑塘守军预11师加强戒备,决不能疏忽。”

    23日零时,半夜的风更大了。鄱阳湖面,狂风掠过,掀起阵阵巨浪。大风的呼啸声、湖水的拍打声,淹没了数十艘正向姑塘扑来的日军登陆艇的马达声。波田支队冒着瓢泼大雨,已经偷偷抵进到距姑塘登陆地千余米处。

    就在中国守军发现这一意外敌情的那一刻,湖中鞋山小岛上日军炮火扑天盖地地向姑塘守军阵地飞来。团团火球映红了姑塘黑漆漆的夜空。

    日登陆艇向岸边冲来。预11师官兵竭力抵抗,击沉敌艇10余艘,激战3小时后,波田支队登陆成功。张发奎得到报告后,急令预11师预备队向登陆之敌反击,同时马上命令第15师、第118师增援,务必于拂晓前将登陆的波田支队赶下湖去。

    天渐渐发亮,张发奎战前的忧虑这时成了现实摆在他面前。日军几十架次的战机在天空盘旋,轰炸扫射。地面和水面上,鞋山岛日军炮阵地及长江上日军舰炮把成千上万的炮弹射向中国援军。这是一次真正的立体进攻战,增援的第15师和第118师被压在通往姑塘坑坑洼洼的道路上,根本靠不了前。预11师的预备队虽靠近滩头,但兵少力孤、装备又差,几次反击逆袭都被波田支队打了回来。尽管张发奎在九江城跳脚大骂,但增援部队就是上不去。23日激战一天,24日,冈村令第106师团进入站塘,协助波田支队,使占领姑塘的日军兵力更加充实。

    25日白天一整天,张发奎又调集了4个师的兵力向姑塘方向反击,但血肉之躯还是没能顶住日军的飞机、大炮,4个师损失惨重,反击失败。

    武汉,最高统帅部。蒋介石闻知姑塘的情况后,生怕张发奎自作主张,放弃第一线阵地,当下给张发奎和第2兵团所隶属的9战区司令长官陈诚上将各去一电,再次明示:九江一线阵地必须固守。

    还是在25日这一天,姑塘之急未解,九江又被日军突破。日第106师团和波田支队趁挫败中国军队反击姑塘之胜势,立即会攻九江。攻击前,日轰炸机先对九江城防阵地滥炸,九江街市一片火海。驻守九江城内的李玉堂部顽强阻敌,但仍未挡住。25日晚,日军蜂拥入城,敌我双方展开激烈巷战,遗尸累累。

    张发奎这时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拼着全部兵力孤注一掷与敌死战,要么退守第二线阵地逐次抵抗。以他的想法,明智些早就撤至第二线阵地了,可最高统帅要他坚决固守,不惜全员王碎。蒋介石从武汉会战的战略全局考虑,守住九江城是对的,但具体到九江一地的仗怎么打法,却不甚高明。中共领导人周恩来曾这样评价蒋:他在战略方面的指导才能,优于他对一个具体战役上的指挥、指导。可这位最高统帅的一贯作风,偏偏又总是爱插手下面的事,有时甚至要过问一个师的作战部署,实在太累,还总是适得其反。张发奎与蒋打过多年交道,深知他的脾气,撤退还是固守死战?决心难下。他担心这时撤走,蒋委员长会怎么说?尤其他手下号称“铁军”的第4军还没使用,而这个军又与他从北伐战争时就有长久的历史关系,是他的起家老本。不撤吧,部队打光了,九江恐怕还是个丢。思前想后,他咬着牙,一拳砸向桌子:“撤他妈的,天大的事老子顶着!”

    26日晚,张发奎率第2兵团全线后撤,向牛头山、金官桥、十里山等阵地转进。九江陷落,同时,长江对岸的江防要地小池口也被日军占领。

    不管怎么说,张发奎打的这一仗是失败了。九江被冈村宁次拿下,标志着日军冲开了武汉外围中国军队的一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