询问有关海军学校的情况。加藤哲平给他回信介绍了当年在吴镇守府海军演习的情况,并说新渴中学毕业生在海军学校有6人,而长冈中学只有2人,非常希望像他这样的有志青年能报考海军学校。从这时起他便开始作报考的准备了——
①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日本强迫中国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将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沙俄不愿日本吞并中国东北,乃联合德国、法国进行干涉,反对日本占领辽东半岛,要求归还中国,史称三国干涉。——作者
1901年,高野五十六中学毕业。据其老师后来所说,个子矮小瘦削、寡言少语、老实朴素的高野五十六,其最后成绩在全班40名学生中,名列第五,其中品行课得96分,为全班最高成绩。可见他这个时期受军国主义思想毒害已达到何种程度。
接下来高野五十六就要为自己报考海军学校作出努力了。为了能够考上海军学校,实现自己的愿望,高野五十六专门跑到他姐姐家里躲在一间小屋里复习。五十六的姐姐嘉寿子嫁给了旧长冈藩的藩士、学校教员高桥牛三郎。五十六只有这一个姐姐,比他大18岁。高野很小的时候,就非常讨姐姐的喜欢,嘉寿子自出嫁后一直没有生孩子,因而对五十六更是爱护备至。在听说他要来她家准备考试后,非常支持他的选择,并迅速清扫了1个多年不用的房间供他使用。经过几个月的准备,7月9日,五十六顺利通过考试。在得到录取通知以后,高野五十六异常高兴。当有人间他为什么去当兵时,他决然回答说:“武士家的孩子成为武士岂不是理所应当。”
1901年11月,高野五十六来到了他久已向往的江田岛海军学校。江田岛位于獭户内海的南端,东与日本著名的军港吴军港隔海相望,在行政上属广岛县管辖,距神户大约有150海里。日本海军兵学校是日本军国主义培养海军军官的摇篮,创立于明治初年。明治维新后不久成立的明治政府,在西方列强日益渗透的压力之下,为维持民族独立提出了“富国强兵”的口号,并以此为国策,首先进行了全面的兵制改革。1868年1月,建立海陆军务科,负责建军和国防事务。2月,改海陆军务科为军防事务局。在这一过程中,明治政府认识到,作为岛国的日本,海军的有无和强弱对其生存和发展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而兴建海军的当务之急,是开设军校培养军官,因此下令军务官等办海军学校。1869年9月,兵部省为培养日本海军军官,在东京筑地旧广岛藩邸创建了海军操练所,作为统一的海军教育机构,并令鹿儿岛、山口。佐贺等16藩派出18到22岁的青年前来学习。1870年1月,海军操练所改称海军兵学察。此即海军兵学校的前身。在海军兵学校组建初期,由于日本在军制上是陆军取法国式,海军取英国式,因此从英国招聘了许多有经验的海军教官,依靠他们使其海军教育走上了正规。1876年海军兵学寮正式改称海军兵学校。
日本在建立近代军队和军事教育体系的过程中,继承了封建武士道的精神传统,向军队灌输绝对尊崇天皇的思想。1878年,先由陆军中将兼陆军部长山县有朋发布《军人训诫》,把效忠天皇作为军人的天职,竭力向士兵灌输“忠义”、“勇敢”、“服从”的武士道精神。1882年,又以天皇的名义进一步发布《军人敕谕》,明确规定军人应尽忠节、正礼仪、尚武勇、重信义和崇俭朴,必须“忠君爱国”,把天皇作为“神”来崇拜。所谓“武士道”,本是封建武士的道德规范,忠君爱国是其根本,它强调杀代为荣,宣扬自我牺牲精神,甘为主子卖命。武士为了殉主之死,或者为了挽回因打败仗而招致的耻辱,必须勇于剖腹自杀,以表示对其主子的绝对忠诚。至近代,日本统治集团接过这一精神传统,并百般加以美化,冒充日本民族的固有精神,强加给广大士兵和人民,致使军国主义武士道精神的反动性和野蛮性愈益突出,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在日本海军兵学校,武士道精神得到彻底贯彻,被称为“江田岛精神”。每到重大节日,学校都要组织学生举行升军旗仪式。向天皇的照片行叩拜之礼,每个星期都要朗读、背诵一遍天皇的《军人敕谕》;为了磨练学生“意志”和适应任何环境的能力,除了正常的军事课程之外,学校经常举行残酷的训练,各种剑术、柔道、相扑更是不可或缺。学校的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天皇拿枪的奴隶。一名英国人在谈到他对日本海军兵学校的印象时写道:“在日本的青年中选择那些出类拔革者,在这里接受世界上严酷无比的艰苦训练,他们的身心在经过只有十分顽强的人才能经受住的锻炼后,被培养成具备古代武士道德的现代海军军官。因此,从海军兵学校毕业的年轻人,既有一副能经受一切艰难困苦的身体,也有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为了天皇和祖国,他们可以不惜一死。”至日俄战争时,为消灭旅顺的俄国军舰,因沉船堵口①而身死被捧为“军神”的广濑武夫,正是这种野蛮的武士道精神培育出来的军国主义怪物——
①日俄战争时,日军为将俄国军舰封锁在旅顺港内,用沉船封锁其进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