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涉足地产初显创新本色(2)
几天之后,霍英东和利铭泽相邀见面办理买卖手续。利铭泽一见到霍英东,就感到有些奇怪,因为他见到霍拎着一个大袋。两人寒暄几句坐下,霍英东连忙把大袋递上去,对利铭泽说:“哦,给你!”“这是什么?”利铭泽怔了一怔。
“是买楼的钱,我全带来了。”霍答道,随即打开,里头塞满钞票。
“霍生,都是现金,你没支票?”利铭泽不解地问。
“没有。”
“有没有在银行开户口?”
“没有。”
听霍英东这样一说,利铭泽真是有点哭笑不得。但利铭泽心地很好,他对霍英东说:“霍生,其实买楼也好,做其它生意亦好,不一定全用现金、全部用自己的钱,可以在银行开户口,亦可以向银行借钱……”
但当时,在银行开户、存款,一般要经一些有地位、有身份的人介绍。在利铭泽的介绍下,汇丰银行才接纳霍英东的开户、存款要求。霍英东说,这是他平生第一次与银行打交道。
经利铭泽、利孝和两兄弟指点,霍英东又向汇丰提出贷款的请求。
我曾问霍英东:“贷款顺利不顺利?”
霍说:“不是很顺利,因为汇丰不相信我的能力。后来又是靠利铭泽、利孝和向汇丰介绍我的情况,汇丰才同意借150万给我,从此才与汇丰的职员相识。也就是那时,我才发觉,原来认识汇丰是多么重要,因为汇丰借钱给我,只要6厘利息,是市面的1分8厘利息的1/3。所以,从那时起,逼着我千方百计去认识银行那些经理们。”
买下使馆大厦后,霍英东对外招租。可能因使馆大厦属当时的高级楼宇,且向来都是住
一些外交官,所以新的租客亦是以洋人居多。
与嘉道理交手买卖地盘
继霍兴业堂之后,霍英东又成立了一间立信置业公司,专门建造和买卖楼宇。与此同时,他还成立了一间有荣工程有限公司,利用他原先拥有的各种船只,经营淘海沙和运输海沙业务,后来又从事填海开港等工程。
购下使馆大厦后,霍英东的大本营也从告士打道搬到开平道7号的使馆大厦地下。
踏足地产行业后,霍英东的第二个大动作就是1953年底购下九龙油麻地榕树头公众四方街至东莞街的一块地盘。这幅地皮有10万余英尺,属香港的犹太籍商人嘉道理所有。嘉道理家族早在清朝同治年间,已到中国经商,后移师香港发展,经营山顶缆车和中华电力公司,财力雄厚,成为香港屈指可数的富豪家族,也是香港的犹太人“第一家族”。
当时,霍英东在地产界只是初出茅庐,与那些大商家并不相识。据他回忆:“那时我并不认识嘉道理,亦无缘与他接触,两间公司之间只是通过书信往来,并各派一名律师办理买卖手续。我还记得,当时的地价很便宜,只是20多元一英尺,花了几十万就买下一块很大的地盘。那是我花钱买下的第一块地,但当时的情况很复杂,我已经付款给嘉道理,办好买卖手续了,但地盘上仍堆满烂铁、烂物,搬迁赔偿问题没有办妥。那时还没有租户法庭,对这类事情没有妥善的处理办法,所以搞得自己很头疼……”
花几十万买下四方街地皮,霍英东是想在那里建楼,但建成后,他不想用来收租,而
是想向市民出售。因为在出租使馆大厦时,他算过一笔数,扣除利息以及各项开销,至少
七八年之后才能翻本,并不划算。
其实,把楼宇出租,是当时香港地产行业最盛行的方法。霍英东说:“当时盛行把楼宇出租,与香港传统的楼宇买卖方式有直接关系,20世纪50年代之前,香港的楼宇买卖方式与现在大不相同。那时,楼宇买卖是以一整幢作为单位的。某公司拥有整幢楼宇,没有巨额资金,很难购买下来;而即使有钱整栋买下来,但要转手卖出去也极不容易。因此,从事楼宇买卖的都是一些实力雄厚的大公司,私人极少涉足其中。大公司拥有一幢大厦后,若不是整幢卖出去,就是自己使用或租给其他用家。所以,当年地产公司通常称为置业公司,并不称作发展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