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理直气壮地保罗瑞卿。罗瑞卿罢官,他感到了某种不祥之兆1965年冬,中国大地上黑云滚动,风雨欲来。
“请总理考虑,解决清华的问题,应该和北大有所不同。我们要照顾到团结。”
显然,贺龙的意思是,刘少奇是国家主席,在处理王光美问题时,应考虑到这一点。
薛明来到人民大会堂,向周恩来说明了来意。
周恩来问道:“这都是谁的意见?”
薛明说:“是贺龙、李井泉,还有王任重,他们在一起研究的意见。”
“他们是这样说的吗?”
“是”。薛明回答。
周恩来默默点了点头。
薛明回来向贺龙叙述了见到周恩来的情况。贺龙沉思良久。说:“好,能见到就好。”
他似乎预感到,他的这种意见也许不会起任何作用,有点悲观。
8月18日,毛泽东在天安门接见来自全国各地的“红卫兵”。当时,在天安门举行群众大会,什么人上了天安门,可是一个政治晴雨表。人们可以从某个领导人有否出席,站在什么位置来判断其政治地位的变化。尽管刘少奇、邓小平已经被毛泽东点了名,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但这次接见,仍然安排他们登上了天安门。对此,贺龙感到满意。他认为,人难免会犯错误,但不应当一棍子打死。会后,他听到一个工作人员说:“今天场面很大,效果也很好,就是刘少奇有点灰溜溜。”
贺龙把脸一板,严肃地说:“你这个同志是咋个搞的嘛?一个国家主席,有什么可灰溜溜的?你这样说是不对的。以后不要这样说喽!”
贺龙仍然在维护着刘少奇这位革命家的国家主席地位,其实,他的这颗善良之心,在这场浩劫中毫无作用。
八届十一中全会后期和会后的一段时间里,中共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连续召开“党的生活会”,解决刘少奇、邓小平的问题。
由于毛泽东已经发表了《我的一张大字报——炮打司令部》,于是,在党内斗争中常见的现象出现了;墙倒众人推。会议越开,上纲越高,离实事求是越远。
贺龙忧心忡忡,一言未发。
在一次开会之前,毛泽东在会前碰到了贺龙。
毛泽东问贺龙道:“贺老总,你发言了没有?”
毛泽东这是明知故问。
贺龙回答说:“还没有发言。”
贺龙是如实报告。
毛泽东又问道:一怎么不讲一讲?”
毛泽东似在有所紧逼。
贺龙把身板挺了挺,说:“报告主席,我上不了纲。”
贺龙实事求是,言为心声。
毛泽东看了贺龙一眼,没有说话,径直走上了他的座位。
好心的人见此情景,甚为这位老总担心。你这种态度不是给毛主席难堪吗?谁知,我们的元帅却不以为然,他回答说:
“这有什么?在党的主席面前,就是应该有什么说什么。如果人人都不说真话,党的主席不了解真实情况,那么,党怎么好得起来呀!”
话是不错的,可是,老帅啊,当时的政治形势,讲真话是很难的呀!有人为他捏了一把汗。
不久,生活会不开了,很多人不知其因。
有人问贺龙,说:“贺总,你说生活会怎么不开了?”
贺龙说:“我的同志,再开下去不得了,还要上纲呀!”
他似乎答非所问,但其内心世界跃然活中。
他上不了纲,人家却要上他的纲。他哪里知道,正在他全力维护刘少奇、邓小平,考虑党的团结的时候,一只毒手已经悄悄地向他伸了过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