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国元帅贺龙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15、贺龙大闹冀中,延安振奋,重庆惊愕,北平日寇惊呼:“贺将军此来,对北支之威胁更非昔比。”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一谈起共产党11年抗战,人们所言不是平型关大捷,便是百团大战,似乎除此之外,八路军便没有打过大的运动战了,只有麻雀战、地雷战、地道战等全民性的游击战了,其实,这是宣传上的一种误区。

    翻开1939年6月26回延安出版的中共中央机关报《新中华报》,有一条通栏大标题:《华北新胜利与贺师长光荣负伤》马上跃入你的眼帘。这篇排在头条的社论,占据了这张四开报纸头版的一半,更为奇特的是,这份报纸还在醒目的地位,登载了蒋介石、阎锡山以及国民党内其他高级将领致朱德、贺龙的电报。这在《新中华报》上是极为罕见的。它反映出中共中央的喜悦和振奋的心情。

    这张报纸所说的“华北新胜利”,就是贺龙指挥的河间齐会战斗。

    从1939年1月到8月,贺龙千里挺进,在冀中大闹了八个月,打了许多胜仗,齐会战斗是其中规模较大的成功的一次平原运动战,歼灭日本正规军一个大队,七百多人。

    冀中,位于南北交通大动脉平汉、北宁、津浦三条铁路之间,沃野千里,河道纵横,村镇密布,人口众多,紧靠日军华北侵略军大本营——北平,是日军重点“清剿”地区。1939年,为巩固日军在华北的统治,在冀中,集中了日军第十、第二十七、第一0一等三个师团,进行大规模“机敏,神速的讨伐”,而贺龙从晋西北带来的只有三个团的部队,加上后来在冀中发展的也只有主力部队两个旅,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在这样的情况下,能打这样一个歼灭战,的确了不起。

    我们这位元帅,凭什么在敌人鼻子底下“大闹天宫”呢?不妨让我们来揭示一下其打仗的奥妙。

    1938年9月中旬,中共中央召开了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贺龙、关向应、肖克参加了会议。毛泽东根据日军占领武汉以后,逐渐从正面战场转移其主要兵力打击八路军、新四军,并将重点置于华北的情况,提出了“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方针。会议期间,有一天,中共中央军委王稼祥、彭德怀来到贺、关住处,向他们传达军委的决定。

    彭德怀说:“巩固华北,一二0师要向东去,到冀中平原去。冀中那里没有八路军主力。吕正操的部队实际上只有两个营,其他部队是地方党收拢起来的各种地方武装,部队新,力量单薄,在敌人回师的时候,将会遇到很大困难。一二0师到那里去,可以帮助冀中这块根据地巩固起来,还要协助吕正操的部队巩固和发展。-二0师到那边去,自己也才能得到发展,那里人多呀!你们晋西北,人不满百万,要大发展是很困难的。”彭德怀还说:“冀东斗争失败了,冀热察地方很大,可以很好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就用来时轮、邓华的力量来搞。中央决定,肖克同志带一部分干部去组织一支冀热察挺进军,创立新的根据地。带哪些部队去冀中,哪些人去冀热察由你们讨论决定。”彭德怀还告诉他们,林师、刘师的主力也要进入冀南、冀鲁豫平原和山东。

    听了彭德怀传达的中央决定,贺龙是很兴奋的。老实说,他虽然领导一二0师开辟了晋西北,但总觉得这几天地太窄,拳脚使不开,何况,还有阎锡山在那儿绊手绊脚。他早想有朝一日,能到更广阔的天地里去大显身手。这不好了。冀中是河北的腹地,可以同日本鬼子干上一番了,弄得好,还可以捅到关外去呢!这种心情,反映在他回到晋西北以后那种忘我工作上。他先派出侦察队去了解同蒲铁路忻县到阳曲段的敌情。铁路是由日军重兵控制的,沿线布满许多据点,铁路上不时出现巡逻的铁甲车。八路军要过铁路,就等于越过一道封锁线,决非轻而易举之事,因此,准确地掌握敌情十分重要,接着,他又会监督后勤部门筹集和补充武器、弹药、粮食和物资。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啊!他对一二0师供给部长陈希云说:“从现在起,我管供给部,你给我两天汇报一次。”他似乎把后勤部门由大权揽到了自己手中。他又严令司令部、政治部迅速安置老弱病残,精悍队伍。这也是一件很复杂、令人头痛的事,但是,做不好将影响这次敌后大进军,他不得不管。虽然忙得不可开交,却十分愉快,人们处处都可听到他爽朗的笑声。

    一天,挂着上校军衔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驻一二0师的联络参谋陈宏谟来找贺龙。红军改编以后,根据国共协议,国民政府军委会向八路军三个师派驻了联络参谋,负责直接向蒋介石报告情况,沟通关系。派往一二0师的是个四川人。他问贺龙道:“师长,听说明天要出发?”

    贺龙满面春风,说:“是啊,明天一早就走。再这样老吃山药蛋、莜麦,连人都吃蠢了!”

    你听出来了吗?他对离开晋西北有多高兴。

    12月20日,贺龙、关向应率领一二0师主力从岚县出发了。肖克要去晋察冀组织挺进军,随队同行。这天,大雪纷飞。贺龙骑在马上,望着纷纷扬扬的大片大片的满天飞雪,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他感到今天的空气是那么清新,那么爽净,令人心旷神信。他笑了。

    经过长途行军,1939年1月19日,贺龙率部越过同蒲、平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