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贺龙对张国焘说,你是共产党员的时候,我还是个“军阀”,现在,我做了共产党员,你反而变成了军阀。
7月的川西高原,是一年中一个很好的季节。虽然,这个月是这里最热的月份,但平均温度最高仅达摄氏十七度。天气晴朗,万里无云,空气清鲜,凉风习习,使人备感舒适。贺龙、任弼时、关向应带着几个警卫人员正向甘孜方向赶路。
红二、六军团在翻过海拔五千七百米的哈巴雪山到达中甸以后,贺龙、任弼时原来准备在这里好好休整一番,筹集一些粮食、衣服、药品等必需品,再行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合。然而,中甸是康藏高原上一个只有几百户人家的荒僻山城,人烟稀少,贫穷落后,居民多为藏族,实行政教合一的农奴制。红军到达这里的时候,居民们被国民党反动宣传所迷惑,已逃避一空。城外有一座喇嘛寺,名曰归化寺,是中甸的实际威治中心,僧侣众多。他们虽没有逃走,但寺中最高僧侣松木活佛严令众僧侣紧闭寺门,防范红军。
到达中甸,贺龙、任弼时、关向应即严令红军各部队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尊重藏民族的生活习俗,保护寺庙,公平买卖,现金交易,严守纪律。贺龙亲自致函归化寺八大老僧,阐述红军的政策和纪律,并应邀人寺拜访,对活佛表示敬意。红军的实际行动感动了僧俗人等,他们纷纷归来,帮助红军筹粮等款。但是,中甸实在太小太穷,尽最大努力,也无法保证红军所需,不得已,缩短休整时间,提前行动。
红二、六军团分成左右两路前往甘孜。红二军团为左纵队,经得荣、巴塘、白玉前往甘孜;红六军团为右纵队,经定乡、稻城、理化、瞻化向甘孜前进。
贺龙、任弼时随二军团行动。他们连续翻越三座雪山,昨天,到达了绒坝岔。在这里,遇到了前来欢迎他们的红四方面军三十军,他们才知道朱德、刘伯承已专程从甘孜出发,前来迎接他们。他们俩人坐不住了,带了几名警卫人员,立即起身向甘孜附近的甘海子奔去。
快要同红四方面军会师了,他们心里充满着喜悦,何况,红军总指挥朱德,参谋长刘伯承还远道来迎。现在,他们的心境,就象这川西高原一样,晴空万里。心情好,话也多,两人并辔而行,边走边谈,其乐融融。
任弼时不知想起了什么,问贺龙:“老贺,你认识红军总政委张国焘吗?”
“认得。南昌起义时就认得。我还同他发了脾气呢!”贺龙回答说。
任弼时好奇地问道:“喔?为什么?”
“那时,他以中央代表身份来南昌阻止起义,我看不惯。我还不是党员,不买他的账也没关系,哈哈。”说着,贺龙大笑起来。也许,他又想起了在南昌同张国焘吵架的情形。
“哈哈,你啊!”任弼时也笑了起来。“这么说,你对我们这位总政委有所了解娄?”
“那是啊!我在瑞金入党以后,同他编在一个党小组,整天混在一起,到了潮汕失败才分手喽。不知什么时候,他跑到四方面军去了。”贺龙说。
任弼时轻轻地叹了口气说:“我对这位总政委可不太了解。”
贺龙看了任弼时一眼,没说什么,心里想,我的这位政委大概想起了什么。
还没到甘海子,远远就看见朱德、刘伯承骑马迎了过来。
“弼时,总指挥来了。下马,下马!”贺龙眼尖,一下子就发现了,赶快下马迎了上去。
朱德、刘伯承握着他俩的手说:“你们终于来了。欢迎,欢迎!”
贺龙突然有一种感觉,朱德的话里似乎深藏着不少潜台词,但不便多问,一起来到了甘海子。
一进村,贺龙便看见村边墙上贴着醒目的标语:“欢迎横扫湘、鄂、川、黔、滇、康的二、六军团!”“欢迎善打运动战的二、六军团!”他们的住处打扫得干干净净,准备好了干柴,烧好了开水。后来,他们得知,不光是对他们这些领导人,所有二、六军团驻扎的地方,红四方面军的同志都作了周到的准备,给二、六军团广大指战员提供了很好的宿营和生活条件,并且还赠送了不少毛衣、毛袜。这一切,使贺龙深受感动。他对关向应说:“四方面军的同志多好啊!”
夜里,朱德、刘伯承来了,同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进行了彻夜长谈。
这次谈话,使贺龙大吃一惊。
朱德告诉他们,1935年6月,一、四方面军会师以后,毛泽东、朱德、周恩来、洛甫、博古和军委参谋长刘伯承从抚边赶到两河口,欢迎这位中央政治局委员张国焘。26日,召开了政治局会议,一共开了三天,作出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战略方针的决定》,指出当前的战略任务是集中主力向北发展,在运动中消灭敌人,先取甘南.创造川陕甘苏区。
说到这里,朱德拿出两份文件,指着其中一份说:“这一份就是两河口决议。哪个晓得,张国焘是反对的呀!这一份是后来的毛儿盖决议。你们可以看一看。”
朱德接着说,张国焘在两河口会议上表示同意党中央的北上方针,到了7月6日,中央派伯承同志,还有李富春、林伯渠、李维汉组成慰问团到四方面军慰问,并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