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毛泽东在三湾改编时说:“贺龙同志两把菜刀起家,现在当军长,带了一军人。”从此,“两把菜刀闹革命”传遍神州
。贺龙又成了孤家寡人。怎么办呢?思之再三,他带着两名随从、三支短枪返回了洪家关。
贺龙第二次反袁起义被官僚政客搞垮了。湘西其他反袁民军有的被缴械,有的被收买,名震全湘的湘西反袁斗争,刹时间,烟消云散了。
对于这次失败,贺龙很不服气。可是,他毕竟太年轻了,上了谭延kei的当,也弄不懂为什么他们要这样对待民军。他对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十分迷们,百思不得其解,因此,返乡以后,一直闷闷不乐。
9月中旬,贺龙收到一封从长沙寄来的信。这是在湖南长沙政法学堂读书的堂兄贺连元写来的,邀请他速去长沙商讨革命大计。看到这封信,他又来了精神,把随身带来的两支枪交给三姐贺三妹的丈夫谷青云埋藏起来,准备动身。家里人劝他说,你名声在外,独自一人出远门,谨防不测。贺龙一笑,只身离开了洪家关。
贺龙身着长衫,嘴上蓄着齐刷刷的短胡须,从常德登上日商“戴生昌”号火轮,过八百里洞庭,溯湘江而上,来到了长沙,在贺连元的小屋里住了下来。贺连元告诉他,长沙中华革命党人正在酝酿新的行动,邀你前来商量。罗占候也被谭延kei释放了,现在也在长沙。过几天,我陪你去见他们。这两天你在长沙先逛一逛。贺龙笑着答应了。
那知,谭延kei得知贺龙来到长沙,要委任他为湖南省督军署谱仪,还特地拨出两只粮船给贺龙,让他收税发财。贺龙有些愕然。这家伙搞什么鬼名堂?他不知道,治谋深算的谭延kei懂得,贺龙虽然没有了队伍,但其民军领袖的地位依然存在,在湘西有相当的声望,而他督湘以来,湖南局势一直不稳,必须设法宪络人心,因此,才有这一举动。
吃一堑长一智。贺龙对谭延kei这套把戏虽不明其义,却有了一定的警惕性。他对谭延kei派来的人说:“我这个湘西粗人,不会当什么馆仪。我拉队伍为的是反对苛捐杂税,打倒贪官污吏。你们让我在长沙当官收税装进口袋,这不是让我黑起良心害老百姓吗?”他断然拒绝了谭延kei的笼络。
一天,贺龙在罗占候、贺连元陪同下前往拜访林德轩。林德轩,湖南石门人,早年留学日本,加入了同盟会,当过讨袁护国军旅长。贺龙来访,正逢林府高朋满座。覃振、林祖涵、廖湘苦等湘界名流都在。原来,他们都是中华革命党人组织的“正谊社”成员。前不久,辛亥革命元老黄兴在上海逝世,即将迁葬长沙。“正谊社”准备利用这个机会,组织力量反对谭延kei。这就是贺连元告诉贺龙的“新行动”。
林德轩早就听说过湘西有位二十岁起兵讨袁的贺云卿。看见贺龙到来,赶忙起身相迎,热烈欢迎。在座的人,贺龙大都相识,彼此寒暄,交谈甚欢。
谈话中,林德轩问贺龙道:“听说你有位姐夫叫谷什么,很有板眼,是你的高参,怎么没来长沙?”
贺龙说:“他叫谷绩廷。常德编散后,他改名谷虎,到澧州唐荣阳那里当了支队司令了。”
“噢,他改虎,你就改龙麻!”林德轩大笑着说:“你贺云卿,有云。云从龙,风从虎呀!”
在座诸公都拍手叫好。覃振说:“贺龙,多响亮的名字,改得好!”
只有贺连元表示反对。他们贺氏家族第三代,祖上就用过“龙”字。他说:“文常也叫龙,这不是重了第三代祖人吗?恐怕族人会反对,要犯煞气的。”
贺龙听他这么一说,心想,你这个堂兄还是读书人呢!怎么这样封建?他脱口便说:“我才不怕犯煞气呢!”
林德轩附和说:“对,怕什么煞气。我们武人是不怕煞气的,到要有点杀气才好。云卿三十来岁就带兵了,怕是早超过祖先了。”
从此,贺文常改名贺龙。这个名字登过军阀的讨伐通电,上过蒋介石的通缉令,在中国现代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
贺龙在长沙住了将近两年。他后来说,这两年是“胡闹”,但也说:“不过胡闹归胡闹,长沙这两年的生活,对我的影响也蛮大呢!知道了许多事情。”
他知道了什么呢?
一是亲眼看到了军阀、官僚、政客们的明争暗斗。这两年里,湖南军阀谭延kei与湘军师长陈复初矛盾重重,勾心斗角。谭延kei利用各种关系,打击陈复初;陈复初利用北洋政府陆军次长傅良佐的关系,控告谭延kei,在湖南闹得纷纷扬扬。贺龙奉正谊社之命,谋杀湖南善后督办主任梅植根未遂,被捕入狱。正谊社便是利用了他们的矛盾,变攻谭为攻陈,使谭延kei释放了贺龙。1917年8月,北洋政府免去了谭延kei的督军职务,由傅良佐继任。他们的这种争斗,使贺龙进一步认清了当政的军阀政客的嘴脸。这对他以后有很大影响。
二是对正谊社采用暗杀、行刺的斗争方式产生了怀疑与否定。贺龙来长沙后,两次接受任务:一次爆炸谭延kei住宅,谋杀梅植根;一次行刺傅良佐派往湖南的先行人员,其秘书长及副官长,但均告失败。贺龙感到,革命必须有一个正确的光明正大的办法,这种恐怖行动对大局无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