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口人,全部资产不过几样简单农具和刚刚搭起的茅草棚。
这些知青离开繁华的大上海才40天。
40天前,大家唱着嘹亮歌声,来到千年沉寂的荒滩时,都惊呆了。神州大地上,竟然有如此不毛之地!荒原土岗荆棘丛生,野兽出没,芦苇密布的滩地上,钉螺遍地,血吸虫肆虐,人迹罕见。仅仅用豪言壮语,用革命热情去面对荒凉贫穷,面对如此恶劣的生存空间是远远不够的。无法预料和想象的困难如同大山一样朝他们沉沉地压来,是咬牙坚持下去还是卷起背包回家2成为许多人激烈斗争的心病。
这时,胡耀邦成为第一个看望他们关怀他们的中央领导人,他到达的第一天起,便和大家形影不离,一同住窝棚,一同喝稀饭,一同出谋划策,制定了一系列种植计划,这里水多,适合种植水稻,干旱季节分明,也适合种植棉花,广大湖面最适宜发展渔业和水禽,直到今天,这里拳头“品便是水上骄子——鸭子的杰作“鸭鸭”牌羽绒衫。
几天几夜,胡耀邦和大家一笔一笔地算账,直到算出大家的希望,算出共青社的明天。他和98名垦殖队员才松下一口气!
用自身的力量战胜困难,度过难关,是一种征服!一种快乐!在艰难处境中得到领导的支持和关心,则是获得这种征服和快乐的力量所在!这是那个年代的中国青年共同的人生经历。
身为青年领袖的胡耀邦,在和农垦知青交往中,就显示了他踏实的工作作风和有胆有识的魄力。回顾胡耀邦60多年的革命生涯,概括一个字——实!共青城就是他这个“实”字的结晶,有力的见证。
40年成就展览会上,陈列了胡耀邦3次为共青城题字手迹,其中1955年最早的一次题字,字体有点奇怪,笔画很粗,不像毛笔写的。
于是,又一个细节显示出历史面目:胡耀邦离开这98名农垦战士时,大家依依不舍,让他为新生的共青垦殖队题个字。胡耀邦答应了,可是大家居住的茅草棚里却找不到一支毛笔。胡耀邦想想,就因地制宜,用山竹枝缠裹棉团,蘸着墨水写下了“共青社”三个大字。
1984年12月,已经担任党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又一次来到共青城,此时的共青城早已不再是当年那个“共青社”了,已经成为全国闻名的现代化大型农场。并且信心十足朝着现代化城市的目标进军。
饭桌上,胡耀邦看见农场自己生产的副食品,品种齐全,花样繁多,不由感慨万分。
“记得1955年我来这里,当时你们生活很苦,我也无力提高你们的工资,只好陪着你们吃稀饭,吃咸菜,但还是吃的你们的口粮,心里难受啊。现在你们生产上去了,人均产值这样多,真让人高兴!但是你们要注意改善职工的生活,工资争取年年要有所增长。”
饭桌上有人提议,明年是共青城创建30周年的纪念日,希望总书记能来参加庆祝活动。
胡耀邦放下筷子,用惊讶的口气说:
“啊,你们30岁就祝寿啊?”
红色的土地迎接了一个不同寻常的灵魂,独特的墓碑形似一面红旗,上刻党徽、团徽和少先队队徽。
胡耀邦的陵墓背依郁郁葱葱的富华山,面朝浩浩荡荡的鄱阳湖。
胡耀邦逝世不久,李昭就向外界公布了胡耀邦身前的遗愿:“我死之后,埋在青山绿水间,就是共青城。”
1990年12月5日,中央书记处书记温家宝、中央办公厅副主任杨德中也随专机护送胡起邦的骨灰来到江西。江西省委书记毛致用在南昌机场迎接。下午,送葬的队伍来到陵墓前,李昭率子女亲手将耀邦的骨灰安葬在墓穴里,随后,人们在墓前举行了简单而庄重的仪式。
巨大的墓碑形似红旗的一角。上方刻着胡耀邦浮雕像,旁边依次排列着中国共产党党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徽和中国少先队队徽。
喻示着墓的主人与这3个政治团体的特殊关系以及他所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胡耀邦少年时投身中国革命,成为“少共”的领导人;青年时献身共青团,成为一代杰出青年领袖;晚年致力于中国共产党的改革开放事业,在邓小平麾下冲锋陷阵,死而后已。“旗角”刺向广袤的蓝天,“旗子”下面还有一块黑色大理石的墓碑,横跨陵墓的底部,用金色的字体刻写着耀邦同志的生平和评价,落款:中共中央委员会。
2995年3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集体领导的核心江泽民考察共青城时,也来到胡耀邦的墓前,献上了一个精致的花圈,并且在墓前留影。以后,更多中央领导人也陆续来到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