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对主人并不乱咬,而对主人以外的人却往往是狂吠的。后来,安德海得势后的确“咬”过奕沂。
崔海这次腿疼病犯了,病得可不轻,几天的功夫人就整个变了个模样,憔悴不堪,瘦弱无力,康慈皇贵妃命太医为他诊治,太医回话:崔公公并不是早年断腿之疾复发,而是腿里长了一个大硬块(当时,人们并不知那便是骨癌),致使他无法下路行走。
据太医推断崔海以后没有下床的可能了。这对崔海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对贵妃娘娘来说也是一个重大的损失,她为崔海的身体担心。内务府知道了崔海的严重病情,便通知他马上离开寿康宫回乡养老,并一次性地给了崔海50两银子。这位善良、温和的老太监为皇宫卖了一辈子的命,老了被赶出宫门,甚是凄惨。崔海少时离家,至今家中已无亲人,旁系亲属都觉得他是个阉人,不敢收留他,无奈他只好出家为僧。
与紫禁城仅一墙之隔的兴隆寺,是一座古寺,出宫的老太监多是在此出家,了此残生。寺内,乾隆年间的一通石碑,详细记述了此庙源远流长的历史渊源。这座建在北长街的寺庙,始于明朝,传说,起初是明朝大太监王振的“家庙”。一度兴隆寺还储存过军械。这座外表风雨剥蚀的古寺,占地面积很大,从后宅胡同五号院直通庆丰古寺。两座古寺如“兄弟庙”。凡进寺的太监,出宫前必须至少交纳寺里20两银子,这叫“纳坎”。到了清朝末年,在这里出家的太监越来越多,后来,竟然有皇族的人也在此出家,一时间,兴隆寺的香火很旺。这寺里的太监,大多数是无依无靠、无财无势的老太监,也有一些是犯了宫规生怕问罪,携着钱财避到寺里来。出家人是方外人,宫里也不好再追究什么,于是,兴隆寺实际上是出宫太监的“集体宿舍”,不管是出宫太监还是宫中太监,出入都不是太困难。崔海出家后,安德海抽空便常来看师傅,他与兴隆寺的主持、大和尚等人都混得很熟。与其说安德海不忘师恩,不如说他在给自己找一条后路,也许,几十年后,这里便是自己的归宿。但他万万没想到,师傅出家境遇凄凉,自己还不如师傅的下场,他连个全尸也没能得到。
崔海一出宫,寿康宫这边顿时少了些欢乐气氛,康慈皇贵妃整日闷闷不乐,安德海觉得这正是显示自己本领的时候,便小心翼翼地候在宫外,不敢离开半步。一日,康慈贵妃来了点精神,想上御花园去赏花。这时候正是六月伏天,太阳像一个大火盆扣在天上,天热得空中如一团流火,让人透不过气来。安德海随众太监、宫女们前往,康慈贵妃上了年纪,走起路来,又累又热,直喘不停,安德海马上垂手低语:
“奴才见主子甚热,不知主子能否赐奴才为主子驱热?”
康慈贵妃满头大汗,坐在御花园的长亭里,默默地点了点头。安德海拿来一把绢扇,跪在贵妃娘娘的身后,扇了起来。
“啊,好一阵惬意的凉风。”康慈贵妃顿时觉得凉爽多了,心情也好了一些:
“安德海,起来吧,站着扇好了。”
康慈贵妃为人贤淑,心地善良,她见太监跪在地上为她扇
风,安德海那灰布长衫都湿透了,多少有一点过意不去,便命安德海站起来。但安德海执意跪着扇,
“回主子,奴才一站起来,这风便往下去了,主子感觉不到凉快。”
原来,安德海虽年仅15岁,但个儿长得挺高,他要比贵妃娘娘高出一头,再者,娘娘是坐着的,他若站起来,弯着腰扇风,即使不上劲,又得不到应有的效果,他只有跪着扇风。
康慈贵妃发现安德海少言寡语,心细无比,渐渐地也喜欢上了他,自己准备再认真调教一阵子,便送到四阿哥奕宁那里去。
道光皇帝一共生了九个儿子,前面三个儿子都夭折了,四皇子奕宁是孝淑睿皇后所生,但孝淑睿皇后已崩逝多年,其实,奕宁是由康慈皇贵妃带过来抚养成人的。虽然康慈贵妃不是奕宁的生母,但她宽厚仁慈,贤淑温和,待四皇子如亲儿子一般,这样一来,四皇子与他的同父异胞的弟弟奕沂共同拥有康慈贵妃一个母亲。兄弟俩的感情很深,奕宁从小就很乖,别的皇子从小都很贪玩,但他文文静静,特别懂事。道光皇帝见这个四阿哥像个女孩子似的爱静不爱动,又念在他没了亲娘,便格外疼爱他。他的弟弟,六皇子奕沂性格和他截然相反,奕沂天资聪慧,口齿伶俐,那小机灵劲儿在兄弟们之上,所以,道光皇帝也很偏爱他,道光这几个儿子之中,奕宁和奕沂一个是他的宝,一个是他的贝,手心手背都是肉,在他的心底也分不清究竟更爱谁。还是两个皇子小的时候,一有空闲,道光皇帝就喜欢到寿康宫去逗两个孩子玩。这日,道光信步走到了寿康宫,康慈贵妃迎了出来,贵妃对皇上的敬多于爱,而皇上对贵妃的爱又多于宠,他们之间有许多话语是不需要说出来的,单凭眼神便能表达得淋漓尽致,这就是所谓的默契吧。道光刚下朝,累极了,刚才在朝上为了赈灾之争吵得他头晕脑胀,到了寿康宫他便躺在软榻上歇息,过了一会儿,仍不见他的两个皇儿,便问康慈贵妃:
“四阿哥和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