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安德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章 “钦差”出京乐极生悲 六、祸从天降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left安德海为了表现自己对西太后的孝心、苦心和忠心,决定打出“三足乌鸦”旗,孰不知祸从天降。righ

    前面曾提到过,安德海出京时,差人做了两艘太平船,船的桅杆上悬挂着三幅旗子,一幅是“三足乌”旗,其他两幅是有“奉旨钦差”和“采办龙袍”字样的龙凤旗。

    这“三足乌”旗,是安德海请一位高人指点,特制的。自从安德海请求出京避风头,顺便将自己手中搜刮的珍宝拿到“天边”南方卖掉,他挖空心思,左思右想,怎样才能既显示自己的威风,又博得慈禧的欢心,以示他安德海对主子的一片孝心。于是,他暗中派人打听,何处有高人,以便请高人指点指点。当然,安德海心里很明白,六王爷奕诉斤便博古通今,饱读诗书,可谓是位高人。可安德海与这位王爷素来不和,若去请教奕诉,万一他给出个什么馊主意,惹恼了西太后,可就完了。

    北京城东门外18里地邵家庄,有一位老先生,方圆百十里人称“神仙”,是位世外高人。此人鹤颜童发,整整96岁了,耳不聋,眼不花,头不昏。每天早上老人提着两个大木桶,桶里装满水,在村外小河边练气功,他称此作“水功”。他将木桶底朝上,可桶里的水一滴也不漏,接着双手一扣,木桶底朝下被扣在了地上,水柱直往上窜,老人左右开弓,左边桶里水全落到了右边的桶里,右边桶里的水又全落到了左边的桶里,这水来回一折腾,便沸腾了起来,可谓气功一绝也。

    村里的小孩子吃饱了饭,总爱跟老人玩耍,老人虽是练武之人,但井不缺乏文人的儒雅味。据说,少年时他曾中了举人,但他生来与权、财无缘,不愿做官,硬是不出村,报喜的人都吹吹打打来到了家门口,他躺在柴房里不出来迎接,也没给报信人喜钱,硬是把老爹给气死了。从此,人们都敬畏他三分。可他脾气并不怪,早上练完了功,便小憩片刻,坐在树荫下看书,他看书时,时而大笑,时而狂呼,时而仰天,时而俯地,活是一个疯子。几个上不起学的孩子们总喜欢缠着他,让他讲故事,什么

    “孟母断织”,什么“霸王别姬”,他都能讲得绘声绘色。这日,几个孩子又围着他,闹着让他再来上一段“武松打虎”。老人眯起眼睛,清了清嗓子,高一声,低一句讲了起来。

    “嗒、嗒、嗒……”

    一阵清脆的马蹄声,由远而近。

    “四老爷,晚辈来看你来了。”

    那骑马的人还没到老人面前,便大声地呼了起来。老人抬头一看,是自己的远房侄孙邵长伟。

    这邵长伟从小聪明过人,只要听得老人讲一遍的故事,便能背个滚瓜烂熟。20几年前,老人念长伟是邵家的后代,家太穷读不起书,便每天把长伟唤到自己家里,从“人之初,性本善”开始,读到了“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最后又精讲了“四书”、“五经”、《史记》,特别是《史记·鸿门宴》一章,长伟最爱读,那刘邦的无赖、樊哈的忠心与鲁莽、张良的手段、项羽的轻信,都给长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曾有一次,小长伟眨着两个明亮的大眼睛,认真地说:

    “四老爷,刘邦成大事,就是因为他装憨欺人,我长大了,能有这本事就好了。”

    老人抚摸着小长伟浓黑的头发,感叹道:

    “从小看大,这孩子不会在这土窝里埋一辈子的。”

    果然,老人的话应验了。小长伟在老人的指导下,考秀才,当举人,后又金榜题名,一鸣惊人。邵长伟出门做官已十几年,几乎就没回来过,今个儿快马加鞭,一溜烟地出现在那家庄,可把老人给乐坏了。

    “孩子,几时回来的?住些日子不?”

    “四老爷,这不刚到吗?孩儿想您老了,特意回来看看您。”

    老人虽然明白邵长伟并不是真的想他才回来的,但心里也是乐滋滋的,不管怎么说,人家连家都没回便来看自己,也还算这孩子有情有意。

    这邵长伟考了学,进了官,在京城里做事,此人不往好处走,什么吃喝嫖赌,什么投机钻营他都会,真是应了当年的那句话:“装憨成大事。”是京城里有名的“鲇鱼”,猾得很。安德海偶然间想起了他,便将邵长伟请来。

    “安公公一向可好,瞧公公你又发福了。”

    “好好,彼此彼此。”

    安德海怎么认得邵长伟,这还有一段往事。

    那日,安德海与马大奶奶马小玉成婚,在天安门外一品香酒楼摆了个挺体面的喜筵,当时,前来贺喜之人,都是京城里有头有脸的人物,这邵长伟也在其中。祝贺中,安德海发现邵长伟貌似博才多识,有一派儒雅之气,便留心察看。安德海乃聪明之人,他细心观察邵长伟,不觉发现邵长伟虽貌似文质彬彬,但此人鼠眼鸡头獐目,骨于里藏的更多更多。安德海心想:这等人物,说不定哪一天会派上用场,交结此类人,白道黑道都占着,没什么坏事。于是安德海主动热情待客:

    “兄台可别客气,多喝几杯呀。”

    安德海笑眯眯地走近邵长伟,而邵长伟对安德海在西太后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