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晋封亲王
吴三桂擒获永历后,以他和爱星阿的名义,将此事的详细经过,写成一长篇奏疏报捷,驰送北京。康熙元年二月二十六日,圣祖接读报捷书,高兴异常,当即批示:“览王等奏,大兵进抵缅城,伪永历及其眷属,全获无遗”,“伪巩昌王白文选逃奔茶山,大兵尽夜追及……全军归降”。此事“具见王等调度有方,将士同心戮力,克奏肤功,朕心深为嘉悦。在事有功官兵,著从优议叙”《清圣祖实录》,卷6,9~10页……
圣祖还是一个才九岁的孩子,其见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不可能达到如此程度,这都是索尼四辅臣的意见,不过是以皇帝的名义写成谕旨颁发。以圣祖的名义颁发的这道谕旨,对三桂、爱星阿多方赞赏,可以说,完全反映了朝廷重臣的共同心情。
接着,圣祖又对礼部说,擒获永历是一件大事,这都是“仰赖天地、祖宗眷佑,克集大勋,捷音布闻,神人胥悦”。指示礼部官员,“应行祭告典礼,尔部速行察例,择吉具奏”《清圣祖实录》,卷6,10页……
三月一日,圣祖又指示礼部:平定永历是“天下之大庆”,要“昭告中外,咸使闻之”,要求礼部就此事“速议”。《清圣祖实录》,卷6,11页。
三月十二日,“以伪永历朱由榔就擒”,告祭世祖;同一天,遣官告祭天地、太庙、社稷、福陵(太祖)、昭陵(太宗)。《清圣祖实录》,卷6,14页。
同一天,圣祖驾临太和殿,王以下文武百官“上表朝贺”,又“颁昭天下”,把三桂、爱星阿进缅擒永历之事布告全国,最后写道:“念永历既获,大勋克集,士卒免征戍之苦,兆姓省挽输之劳,疆域从此奠定,闾阎获宁干止。是用昭告天下,以慰群情。”《清圣祖实录》,卷6,15页。
永历逃亡缅甸,白文选等仅拥有万余人(包括家属),其力量已微不足道,对清朝构不成严重威胁。开始,它本不在意。但是,永历的存在,至少在政治上还象征明朝并没有完全灭亡,那么,清朝对全国的统治就不是完整的,不能视它为天下共主。而永历的被擒获,清朝就成为全国惟一合法的统治者。所以,清灭永历残余势力,在军事上并无重要价值,但在政治上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具有深远而广泛的意义。通过进缅擒永历,又使它的邻国缅甸受到震慑,并置于清朝的势力范围以内,这是清统治者并没有料及的事!清朝统治集团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对此事大加渲染,把它当作国中头等大事,并采取各种形式,加以宣传,目的是绝明朝故旧遗老和反清势力复明之念,可收安定人心、巩固统治之效。
清朝统治集团越是重视和广为宣传擒永历之事,就越是提高三桂的威望和地位;同时,也越加显示出三桂的功劳之大,因而表现出三桂对清朝的忠诚已达到何种程度。三桂对永历的处置更博得朝廷的一片欢心。
吴三桂擒获永历和他的眷属,一举荡平南明的最后一个政权,朝廷为之振奋,忙于各种庆祝活动,对三桂的赞扬不绝于耳。这些,都不在话下。
此时,可怜的永历和他的母亲、妻子都被严密拘禁在遥远的昆明。三桂给予了他们良好的待遇。永历头戴“马鬃瓦楞帽”,身着“纯绢大袖袍”,腰系“黄丝带”,“举止有度”。《庭闻录》,卷3。他身材魁伟,体态丰满,相貌堂堂,年方38岁,显出一副英气勃勃,加上那一身朴素而颇讲究的衣着,仍不失皇帝的风度。《小腆纪年附考》,卷20,21页。他被囚禁在室内,经常端坐不动,不管谁来送饭,或有人来观看,他都无动于衷,一概不问。有一名士兵看后,不禁赞叹:“这才是真皇帝呢!”《庭闻录》,卷3。
当然,外人是不准随便进去看永历的,能看到他的,首先是一些卫士。吴三桂见了他一次面,受到故主的谴责,胆战心惊,再也不敢见了。永历曾几次想见三桂,三桂并无意见他。永历的户部尚书龚彝置办了酒肴,准备进献永历,守卫的士兵不允许。龚彝厉声说:“他为吾君,我为其臣。君臣之义,南北相同,我只求见一面,为何阻我?”守卫的士兵请示三桂后,才被准许进去。龚彝把酒宴摆好,请永历出来,向他行跪拜礼后,恭恭敬敬把酒端上,永历本不喜欢饮酒,此时处境,一见酒,顿时痛哭不已。龚彝伏在地上痛哭流涕,再劝酒,永历勉强饮了三爵(盛酒的容器),龚彝再拜不止。突然他从地上一跃而起,用力将头触地,头破而死。永历一下子惊呆了,稍清醒,扑到他的尸体上,悲痛欲绝,几乎昏倒……
永历和他的母亲,妻子已成了吴三桂的阶下囚,是生,是死,他们既无法知道,更无权决定。在度日如年的日子里,只有悲哀和眼泪伴随着他们。然而,最后的命运很快地降临到他们面前!
据有些史书记载,清军中有一甲喇章京军官,暗中联络满人,准备劫持永历,逃往陕西,奉为君主,“以成不世之功”。处事不慎,走漏消息,三桂、爱星阿非常惊慌,迅速逮捕密谋起事的十一人,把他们以最残酷的磔刑处死。为防止再生事变,三桂加速对永历的处置。《狩缅纪事》,20页;《行在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