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驰骋南疆(2)
十一月初十日,吴三桂统率本藩四旗兵及援剿左路镇总兵沈应时、右路镇总兵马宁等,自遵义出师。三桂自遵义出师时间,《清世祖实录》不载,《小腆纪年附考》、《小腆纪传》皆载于“十二月甲子”条下;《爝火录》与《明季南略》分载于十一月十二日或十日条下。《贰臣传·洪承畴传》载三桂于十月出师。考诸各书,《小腆纪年附考》与《纪传》所载“十二月甲子”,系指三桂已师至天生桥,故出师当在十二月之前,即十一月间。《爝火录》明载十一月十二日白文选闻三桂出师,退守七星关,《南略》载十一月十日三桂出师,当为准确。白文选得报,于十二日天刚亮,率部由生界退回七星关守险。此关四周环山,犹如石壁矗立,山下关前有一河,名叫七星关河,水势汹涌;山上林木参天,中有一线天相连,形如桥梁,故称为“天生桥”,其实并没有桥。三桂早做了准备,在遵义时已物色到入云南的向导,给予特别优待,早晚询问去云南的路程,默默地记在心里。
十二月二日,三桂率部经水西趋天生桥,在苗族等少数民族居住的以烈安营,丝毫不露下步的去向。第二天一大早,忽由天生桥抄袭乌撒军民府,扼住七星关大道,截住白文选的逃路,但白文选侦知三桂从别路越过险要进兵,慌忙放弃七星关,向西南方向逃至可渡桥(位云贵边界可渡河)。守桥将马宾已率部逃走。白文选即放火烧桥,逃入云南,驻守霑盖州(曲靖北,今仍名),无心御敌,担心家属安危,打算奔回昆明。三桂便进抵乌撒军民府。
信郡王多尼挥军进至安庄卫,斩杀一位刘姓明将。渡过盘江,至松岭卫,击败白文选部两万兵马的抵抗,迅速向昆明推进。这时,赵布泰部从贵州都匀进军,直取安隆,攻势甚猛。进至盘江的罗颜渡口,明兵据险防守,将船沉没,不得前进。清军得到泗城土司岭继禄(有的写作“鲁”,音同异字)为向导,取出沉船,乘夜渡河,攻陷安隆。总兵张骐战死,前来援救的李定国副将张成亦战死,参将吴子圣败逃。李定国得报,率三万将士前来增援,在安隆附近的罗炎河、凉水井(兴义东)与清军展开激战。明兵发枪炮,清军出弓矢,胜负不分。激战将近半天,明兵不支,定国惊慌,弃营败走,退保北盘江。各镇将士见定国败,也都一哄而散。《小腆纪传·永历下》,卷6,71~72页。参见《清世祖实录》,卷123,3页。此次战斗,定国部将三十余人都战死,其妻子家属被赵布泰俘获,处死。《滇粹·李定国传》,56页。赵布泰部由普安州进入云南。
多尼中路军击败冯双礼于鸡公背,追至北盘江,明各将争相逃奔,定国孤军难支,下令焚毁铁索桥,退至昆明。白文选也间道逃回。几次大战,南明损失惨重,“僵尸遍野,腥血成渠”。兵民死难的不下三四十万(?),都是过去十一年来湘桂川滇黔之精锐,百战所养成的精华而死于一旦!《滇粹·李定国传》。
清军制作浮桥渡过盘江,直抵曲靖,明知府盖世禄投降。十二月中旬,三路大军在此会师。
清军推进至曲靖(今仍名),距离昆明不过数百里,南明永历政权眼看面临着灭顶之灾!
李定国败退,回到昆明,请求永历帝撤离。事关重大,军情紧急,永历召集诸臣举行会议。已去世的刘文秀部将陈建把文秀去世前留下的遗疏呈上,请永历赴四川,另辟根据地。刘文秀在遗疏中说:“臣精兵三万人,在黎(平)、雅(州)、建(昌)、越(州)之间,窖金二十万,臣将郝承裔知之。臣死之后,若有苍粹,请驾幸蜀,臣妻操盘匜,臣子御羁靮,以十三家(指郝摇旗等农民军余部)之兵出营陕、洛,庶也转败为功也。”《小腆纪传·刘文秀传》,卷30,370~371页。太仆寺正卿辜延泰支持刘文秀遗疏的意见,主张退至四川,“开荒屯练”,作恢复之计。中书金公趾极力反对,坚持说入川不利。
定国也持不同意见,说:“蕞尔建昌,何当十万人之至?不加入湖南之峒,乌车里,里角诸蛮不相统摄,我今临之,必无所拒。安跸峒内,诸将设御于峒口,胜则六诏复为我有,不胜则入交阯,召针罗诸船,航海至厦门,与延平王(指郑成功)合师进讨。”
有人对此提出异议,说:“清兵乘胜踰黄草坝,则临沅、广南道路中断;且丧败之余,焉能整兵以迎方张之敌乎?”
原明黔国公沐天波又提出新的建议:“自迤西达缅甸,其地粮糗可资,出边则荒远无际,万一(清)追势稍缓,拒大理两关之险,犹不失为蒙段也。”
大臣马吉翔、李国泰都赞成沐天波的意见。
李定国不敢再争论,哭着请留下太子督师,以牵制缅甸。永历犹豫,不忍心把他的儿子留在危险之地。议论结果,基本听从了沐天波的意见,不愿离开云南,只想离昆明暂避。以上见《小腆纪传·永历下》,卷6,72页。李定国只好安慰永历:“前途尚宽,今暂移跸,卷土重来,再图恢复未晚。”《爝火录》,卷28,926页。
在撤离昆明前,李定国发出布吉,通知城内外百姓躲避兵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