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吴三桂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闻风而动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丝微风吹过,虽然不能说是冷,却也带着凉气。

    明珠被这凉风吹拂,不禁打了个冷战,这时,他才发觉额头和后背已出满了汗,明珠真的被康熙皇帝的那句话给震懵了,所有做出来的动作和说出来的话,都是出于本能的因素,的确未出自他的头脑中理性的概念。他想记起刚才在那一瞬发生的事情,但是却一时回忆不起其中的细节。

    “朕也要亲征。”那句低沉有力的声音又在明珠耳朵里炸响,他又随这声炸响,颤抖了一下身子。

    皇帝亲征可不是件小事。

    皇帝亲征的确不是一件小事,而皇帝的话可不像几岁顽童说说就算了,金口玉律可不是闹着玩的,亲征更不是说说的儿戏!

    阳光的普照和微风的吹拂,终于使明珠明白了皇帝的决定,这的确是一个挽救士气的绝妙的良方。可是皇帝陛下开始紧皱的眉头,脸色阴沉到底意味着什么,他却百思不得其解。

    明珠就在这迷惑中走出了午门。

    吴三桂的亲征部队确非寻常,一路行进,拔城夺寨不下数千座。捷报纷纷传来,不啻给本已激情狂涨的吴三桂心中注入一支又一支的兴奋剂,使他高兴不已。

    吴三桂所率的中路大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向前挺进,势不可挡。沿途驻守的清兵清将在这种情形下简直不堪一击。他们由心理上惧怕进而导致了行动上的畏缩。吴三桂的军队还没到,有的便望风而逃,早已不知去向,留下一个空城让吴三桂来收拾。吴三桂的军队当然也不客气,该收的则收,该捡的则捡;一路上当然也有效忠朝廷,忠于皇帝的将领。率部下奋起抵御吴三桂的军队突袭。他们虽然奋起杀敌,舍身前冲,但是吴三桂的人马与他们相比却无法相提并论。清兵清将孤立无援,左右受敌,逃无处可逃,走无处可走,只好拿着鸡蛋往吴三桂的石头上碰。

    吴三桂的大军快接近了勋阳,很快就可以把第一步计划实现了,又可以把第二个战略计划付诸实施了,吴三桂捻着胡须,望着东北方向嘿嘿地笑了。

    东北方向中吴三桂最大的目标。

    这个目标无不一时一刻地存在于他的意识思维中。吴三桂为了它,可以放弃一切,可以让自己披上逆子叛臣的名份,可以让自己遗臭万年!

    这个目标是他的最高人生理想。

    康熙皇帝说话一言九鼎。

    就在明珠带着那个永久抹不去的问号离开乾清宫的第二天,康熙皇帝在太和殿召集满朝文武.商讨自己亲征吴三桂的事宜。

    明珠从康熙那儿出来.还是晴空万里的,春风和煦,夏日暖暖。可是在傍晚时分,却从西南方飘来了几朵乌云,停留在北京城上空,而且越聚越多,很快就连成一片,铺散开来,把北京城遮盖了个严严实实。

    北京人向来爱看热闹,加上几朵云在夕阳西下的时候来得有点冒昧,有点唐突,况且形状很怪异,于是人们都出来指指点点,议论纷纷,乌云不断变幻着,刚开始像把冲天的剑,然后逐渐变成了狗形,吐着长长的大舌头,瞪着圆圆的大眼睛,夕阳从中穿射而过,恰如狗眼喷射着火焰,再后来,狗一变却成了龙形。喷云吐雾,张牙舞爪,凌空盘旋。老百姓对那“剑”,那“狗”还议论纷坛,嘻说玩笑,做着各种各样的解释和推测。可等到那“龙”当空而现,众百姓再也不敢言语,纷纷回到家中,关上了门。

    宫里面也无例外的看到了这个奇怪的乌云变幻过程,同样也做着这种多样的猜测。

    康熙皇帝就是在乾清宫前面的小广场上看完这一过程的。

    康熙不明白这突如其来的异常景像究竟是预示吉兆还是凶符,即命钦天监的官员速去察明,并来禀报他。

    本来,康熙皇帝是不太迷信的,因为他从小就和西洋传教士南怀仁系统地学习了数学、物理、天文、地理等知识,了解天气天像的变化,他曾经还亲自到天文台观测天像,计算天体运行的轨道,并且准确地得出结论。连传教士都惊讶异常,佩服于小皇帝的聪明才智。可是对于在自己决定亲征大事的时刻,却出现了这样的怪异景像,不由得心里也犯起了猜疑。他不能明白,这个景像在这个时刻出现倒底是凶兆还是祥符。于是传旨命令钦天监的官员得出结论,并尽快回禀他。

    在康熙帝看来,这个景像是吴三桂在向他耀武扬威,是对自己下命平藩的痛心仇恨,是要向他讨回公道,以给康熙对他的奇耻大辱来个痛心疾首的报复。

    康熙皇帝对此愤愤不已。

    康熙帝在养心殿缓缓地踱着脚步,他正在思考对付吴三桂的办法,同时等待着钦天监的回禀。虽然他不信这会给他带来凶兆,但是他还是想听听钦天监的官员会怎么说。

    康熙想好了明天上朝时怎样调度兵力,如何安排人选。这时钦天监也来报告。

    行完君臣之礼之后,钦天监官员开始了禀报:说这是个大吉大瑞的祥兆,是说明从康熙十二年平藩的大致经过,但是进一步的征兆还需等待等语,康熙旁早已听得不耐烦,一挥手,那官员连忙转身出去了。到了殿外,那个官员还不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