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吴三桂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再展奇谋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个人影儿也不见,王辅臣不禁一楞,便勒住战骑,不再向前。正苦思对策,猛听炸雷般一声响,埋在大帐下的火药冲天而起,将一座座牛皮大帐掀得无影无踪,大片的士兵倒在了血泊中。

    王辅臣心知不妙,料定图海必在附近埋伏,急忙命令众将,严加防守。

    忽然马一棍的传令兵急匆匆赶来,禀道:

    “报大帅:马军门打了一阵,里头的人全都退走,并不交战!马军门恐怕中计,命我前来禀报……”

    一语未了,张建勋也来报,说敌人后营根本没来增援前营。

    王辅臣暗道不好,正待吩咐撤兵,却见四周火起,全军已被清军团团围住,逼了过来。

    最后,这场由王辅臣发动的夜袭偷营战,却以自己拼死突围,退守虎墩而告终。

    经过一夜的厮杀,径水两岸,尸骨遍野,血流成河,断剑残戈丢弃得满滩皆是。双方点计伤亡的结果,清兵损失四千,王辅臣损兵折将一万多,单是阵前死亡的便有六千余人,由于双方兵力损失很大,图海命令三军休整七日,方移营过河,屯兵于平凉城下。

    刚安定下来,图海和周培公二人骑马绕城一周,例沿城北向西来至虎墩下头。

    这个虚墩从远处瞧,不过是一个土丘,近前细查,方知险要,王辅臣为屯兵方便,环着“虎”腰削出一道平台,墩下又修了许多石洞,只靠城门一端有一线石梯直通虎头顶端,上头有一座方顶圆的小庙,临北一面有一座石楼,在屯墙上可与城中呼应,恰如一只卧虎在眈眈地雄视平凉。

    “平凉城修得真结实,”图海叹道,“全是大条石包面儿,只怕红衣大炮也表不坍它!”

    周培公一时没有言语,只默默审视虎墩,良外,呼了一口气,方答道:

    “此城北据六盘,南扼陇山,为甘东门户,自汉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数千年经营,岂有不坚之理?若能从容地打,这座城并不难下,饿也要把王辅臣饿降!”

    “你看在这城下埋火药如何?”图海说道,“只要炸开一个缺口就好办了。”

    “都是砂土地,护城河的北面又没有冻,”周培公摇头道,“挖地道恐怕不成,再说火药也不够。”

    图海见周培公只是打量虎墩,便笑道:“看样子,你还是一味想打虎墩,在上头架炮直轰城内。那敢情好,只你瞧瞧这形势,没有六七千人死伤,上得去吗?”

    周培公点点头,说道:“是啊,总得想个万全之策啊!”

    此刻,王辅臣听到图海他们查看虎墩,也带着龚荣遇赶来。

    这一仗打得他十分惨,血本几乎赔尽,城中实有兵力不足七千,加虎墩上的守兵,不过九千余人,都统马一棍死在乱军中,何郁之带了一部残兵不知逃往何处,只龚荣遇兵员却无损伤,其余逃进城的三千,皆是惊弓之鸟,害拍打仗了。

    这一仗使王辅臣痛苦懊恼极了。

    他恨吴三桂当初逼他走上这条路。

    当时之时,图海营中收到北京的诏旨与邸报,其中有一份康熙手谕:

    抚远大将军图海,抚远参将军周培公:军报已悉,欣知二卿径河大捷,朕感之奋之。今岳州吴三桂贼势已日趋途穷。近闻急报,贵州有一万逆军来援,此势若成,则西凉军事又呈胶着矣!谨录二首凯歌赐卿,尚盼再振余威,急下平凉。国家岂吝高爵之赐!

    下头却是两首古诗,不及细看,例看邸报。

    一件是孔四贞归京,康熙接入宫中荣养;

    一件是孙延龄反正归清之后,吴世琮曾诱之以军饷,在桂林城外被杀;查明汪逆下落,擒拿归案云云。

    图海兴奋地说:“吴三桂快土崩瓦解了!”

    “汪士荣”,周培公没理会图海的话,望着帐外,陷入了沉思,喃喃自语道:“我久闻大名,实在想见一见他,”他的目光又回到烛光上。

    王辅臣万万没有料到,图海、周培公竟用火攻打下虎墩,还烧死了他儿子王吉贞;他只好缩到平凉城中坚守。

    他在城头看见清兵架起二门红衣大炮,心中一阵发凉……他知道此炮威力极大,射程达七里,是洋人应康熙之请专门设计的,当年专门为保卫京师用的,却不想康熙将它派到这儿来;又向岳州派去二十门……

    他又一次恨吴三桂。

    他却见清军方面有一人单骑来到城下。

    周培公青衣小帽,单骑来到城下,身后清兵已退却数里之外。

    “城上守军!我乃大清抚远参议将军周培公,奉大将军之命,要进城找王辅臣将军!”周培公在马上大喊。

    王辅臣一见是周培公,无名之火升起,“呸”的唾了一口,说道:“你又使什么诈计?不在虎墩等死,进城做什么?”

    周培公朗朗一笑;“将军不要意气用事!目下情势你我心中清楚,我来与你指一条生路!”

    “好!且先放你进来!”

    城门“咣”地下了闩,吱吱呀呀开了。周培公纵马正待入城,远见一骑飞也似地狂奔过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