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
佛法甚微妙,人心要善参,
风幡都不着,月指偶相关,
设像无非影,忘言始见端,
胡徐信心易,真实点头难,
退藏虽点点,幻出便般般。
不具庄严相,谁能生喜欢,
不标清净理,岂不堕嗔贪,
忽无还忽有,愿作如是观。
话说唐半偈,在莲化西乡以道法辟正了冥报和尚从东之谬,遂辞别众人,依旧上马西行。行出村口,想着那笑和尚语言灵验,定是一尊佛,还打帐到草庵里来叩问前程,谁知连草庵都不见了,方知是佛师指点,愈加惊喜,大家努力向前。朝山暮水,不知不觉又走了数日程途。唐半偈心无挂碍,在马上观看,见山浮瑞气,水现祥光,一路上树木不是琼花便是瑶草,深树中不是鹤舞便是鹜飞,十分乐意,便对着小行者说道:“果然西方佛地风景不同。”小行者笑道:“老师父怎又生起分别心来?依我看来,哪块不是佛地?何处不是西方?到得心明性见,总都是本地风光。”唐半偈闻言有悟,连连点头,又往前行。
忽行到一座乱山之下,往上一望,又无陛级可登,左右找寻,又无径路行走,上上下下都是草木塞满。唐半偈只得勒住马与三个徒弟商量道:“此处路径甚是从杂崎岖,不知该走哪条?须要寻个土人问明白了,方可放胆前行。”小行者忙走上前东张西望,看不分明。正没理会处,只听得山里头隐隐有吹笛之声。不一时,忽见岩树中一个牧童儿,倒骑着一只黄牛走过岭来。小行者忙招手叫声:“牧童哥,这里来。”那牧童听见有人叫,连笛也不吹,带一带黄牛走下岭来,到了唐半偈马前,嘻嘻笑道:“老师父,我看你立马不行,想是认不得路要问我了。”唐半偈连连点头道:“正是要问你,前去哪一条是路?”牧童笑嘻嘻答道:“条条都是路。”小行者听了接他道:“小村牛不要油嘴!可老实说这山叫做什么山?周围有多大?过去有多远路径?好走不好走?”那牧童就变了脸道:“你这个和尚也忒惫懒,你既不识路要求我指教,怎倒尖着嘴骂人?我方才说条条都是路,怎见得是油嘴?怎见得不老实?”唐半偈忙忙安慰他道:“小哥,他是个粗卤之人,你不要怪。且说这是什么地方?”那牧童见唐长老说话和气,方又笑嘻嘻说道:“老师父,我这地方乃是大天竺国管下。这座山叫做云渡山,周围象羊肠一般,左一弯,右一曲,盘盘旋旋足有千里。若是识得路,一直去也只有百里之遥。”唐长老道:“这百里路也还平稳好走么?”牧童道:“这却定不得,若是心猿不跳,意马驯良,不疾不徐的行去,便坦坦平平顷刻可到;倘遇着肝火动烧绝了栈道,脾风发吹断了天街,肾水枯载不得张骞之棹,肺气弱御不得列子之车,就从小儿走到头白,也只好在皮囊中瞎闯,若要出头,恐无日子。”小行者听了,忍不住笑将起来道:“师父,此去灵山不远了。”唐半偈道:“你怎么晓得?”小行者道:“此地若不与灵山相近,怎乡下放牛小厮也会谈起禅来?也罢!小村牛你既知道说这些蹊跷话儿,我且捉你一个白字。有水方有渡,山又不是水,云又不是船,这山什么意儿叫做云渡山?”牧童又笑嘻嘻说道:“你既要捉我的白字,必定也读过几句书。岂不闻孔夫子说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你又不是我这里人,又不知我这里事,怎就尖着嘴楂着耳朵逞能儿抢白人!”唐半偈见牧童说话有因,忙笑说道:“小哥不要理他,且对找说这‘云渡’二字是个什么意思?”牧童道:“若象这个人自作聪明,耻于下问,我怎肯对你说!因老师父是个好人,我只得说了。这座山虽看去腌腌臜臜,龌龌龊龊,内中却实干干净净,倒是个成佛作祖的关头,任是仙佛菩萨,少不得要往此中经过。此中却有两条路:有一等没用的,安分守己,不敢弄玄虚,又怕伤天理,只得在山脚下一步一步挨了过去。虽磨脚皮,劳腿膀,也有走得到,也有走不到,却未尝跌倒,就是跌倒也还爬得起来;后来又有一等有本事有手段的能人,看见这条路走得辛苦,不肯去下功夫。又访知山顶上有三点点小峰头,紧紧与灵山相对,去来不过方寸,每每仙佛往来。
这些人不揣自家根基浅薄,也思量要学仙佛过去,却不知这方寸中虽然不近不远,另有实地可行,只管在那隔别中思量寻渡。你想山顶上又没水,如何容得渡船?不意这班人左思右想,机巧百出,遂将天下金银之气聚敛了来,炼成一片五色彩云,系在两山渡来渡去,所以流传下来叫做个云渡山。”猪一戒听了忙插问道:“这云渡有人渡么?”牧童道:“怎没人渡?”猪一戒道:“渡得过去么?”牧童道:“怎渡不过去?只要小心防跌,若跌倒便性命难保。”猪一戒道:“不妨事,我走得极把稳。牧童哥,这渡在哪里?就央你领我们去。”牧童笑嘻嘻说道:“这个渡乃圣凡交界,你四人寻不着渡口,在这边踏破铁鞋还只是四个失路的和尚;若指引你窥见源头,一脚踏去便立地成四尊活佛了。怎看得这般容易!就要我指引,也须将些银钱谢我。”猪一戒道:“你这牧童终是乡下人,小眼薄皮!便领我们走过去,少不得还要走过来。据你